孩子独自在家,如何应对陌生人敲门?
孩子独自在家,如何应对陌生人敲门?
据统计,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0至14岁儿童的“第一杀手”,其中坠落伤是婴幼儿直至儿童期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占全部意外伤害的25%以上。
从一个真实案例说起
2025年6月30日晚7时15分许,上海浦东新区芳芯路251弄小区,两名女童从13楼的家中坠落至2楼平台,不幸死亡。死者系姐妹两人,姐姐7岁,妹妹5岁。事发时家中只有姐妹两人。这起悲剧再次敲响了儿童安全教育的警钟。
孩子独自在家的安全教育要点
当孩子独自在家时,家长需要反复强调以下安全要点:
不给陌生人开门: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安全规则。要教会孩子如何通过猫眼观察,如果不确定对方身份,坚决不开门。
不去危险地方玩耍:教育孩子不要单独去空旷的楼顶、电梯、楼梯、地下车库等地方玩耍,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暗藏危险。
不乱吃东西:告诉孩子不能随意食用未经家长许可的食物,特别是陌生人给的食物。
记住重要电话:确保孩子能记住父母的电话号码,遇到紧急情况知道如何联系。
学会基本自救方法:比如遇到火灾如何逃生,如何使用简单的急救方法等。
如何应对陌生人敲门
设置暗语:与孩子约定一个只有家人知道的暗语,当来访者说出暗语时,孩子才能开门。
观察和询问:教孩子通过猫眼观察来访者,如果看不到或不确定,可以通过对讲机询问对方身份和来意。
假装大人在家:如果陌生人敲门,可以教孩子大声说“爸爸/妈妈正在睡觉,请稍等”,以此吓退可疑人员。
及时报警:如果陌生人行为可疑或持续敲门,要立即拨打110报警,并通知家长。
专家建议:系统化的安全教育
学校教育: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系统安排安全教育知识,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急疏散演练等方式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家庭教育: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比如通过游戏建立危险概念,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
社区配合:社区可以建立托管中心,开放暑期活动,鼓励义工担任临时家长,帮助家长确保儿童安全。
案例分析: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在前述上海儿童坠楼事件中,大部分发生在父母不在家时,且多数是6岁以下儿童。这说明:
家长监护责任:父母作为监护人,有责任确保孩子安全,不应将低龄儿童单独留在家中。
安全设施的重要性:家中应安装防护栏等安全设施,特别是阳台、窗户等高风险区域。
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通过系统安全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实用建议:如何提高家庭安全性
定期检查家中安全隐患:从公共走廊到室内、从阳台到客厅、从卧室到洗手间、从书房到厨房,都要仔细检查。
安装防护设施:不管楼层高低,都应该安装防护网。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米,且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
制定安全规则: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安全规则,比如不玩火、不乱动电器、不爬窗台等,并定期复习这些规则。
培养独立性:通过适当的家务活动和自我管理,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建立社区互助机制:与邻居建立互帮机制,互相照看孩子,减少孩子独自在家的时间。
结语
儿童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努力。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和有效的防范措施,我们可以为孩子筑起一道安全的防护墙,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一些危险,多一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