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课后托管与阅读推广的创新实践
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课后托管与阅读推广的创新实践
“放学后,孩子们去哪儿?”这是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在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这一问题得到了创新性的解决。作为全疆最早开展课后托管服务的学校之一,该校自2019年启动托管服务以来,通过“作业辅导+兴趣社团”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更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快乐成长的第二课堂。
每天下午放学后,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里依然充满欢声笑语。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教室里,一群低年级学生正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组装飞机模型。不一会儿,一架橡皮筋动力双翼飞机模型就在学生于腾越的手中完美呈现。“上学期,我还组装了舰模、车模,可有意思了,今天的飞机模型,我要带回家和爸爸一起玩。”于腾越兴奋地说。
像于腾越一样,学校有1300多名学生选择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托管。学校将90分钟的托管时间分为两部分:一半时间用于完成家庭作业,另一半时间则安排各种社团活动。目前,学校已开设了30多项社团课程,包括航模、书法、轮滑、舞蹈、手风琴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以前我给孩子报了课外辅导班,费用高,管理和安全方面也不一定到位,现在孩子在学校,有老师辅导作业、发展兴趣爱好,我们家长放心。”一位学生家长表示。
为了确保课后托管服务的质量,学校定期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学校不断优化托管内容和时间安排,力求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家长对课后托管服务的满意度高达90%以上。
在众多社团活动中,阅读社团格外引人注目。学校不仅开设了常规的阅读课程,还创新性地开展了亲子共读活动,通过阅读记录卡的形式,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我们设计的阅读记录卡包括书名、作者、阅读日期、故事梗概、精彩摘录和个人感悟等多个栏目。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可以填写一张记录卡。当集齐10张记录卡时,还可以兑换小礼物呢!”学校阅读社团的负责人介绍道。
这种将阅读与奖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许多学生从最初的被动阅读,逐渐变成了主动寻找好书的“小书虫”。而亲子共读的形式,也让阅读成为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新方式。
“以前总担心孩子放学后在家玩手机、看电视,现在有了阅读记录卡,孩子每天回家都主动要求读书,还经常和我分享书中的有趣故事。这种变化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一位家长感慨地说。
作为一所背靠大学的附属中学,学校还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优势,开展各类红色文化阅读活动。学校定期邀请大学教授为学生开设红色文化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为他们种下了爱国爱党的红色种子。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校常开展经典红色阅读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务处主任吴湘蓓说。
通过课后托管服务、阅读推广活动和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不仅解决了家长的现实难题,更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每个孩子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