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936年的那场大雪,毛泽东写下《沁园春·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936年的那场大雪,毛泽东写下《沁园春·雪》

引用
百度
6
来源
1.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83b634d81f13384ebd27a21aa02c813f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2%81%E5%9B%AD%E6%98%A5%C2%B7%E9%9B%AA/1410627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8O977M80543UEWY.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81%E5%9B%AD%E6%98%A5%C2%B7%E9%9B%AA
5.
https://www.dswxyjy.org.cn/n1/2019/0228/c423794-30925603.html
6.
https://www.teapoems.com/wen/5195

1936年2月,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北国大地。在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毛泽东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只见长城内外银装素裹,黄河上下冰封雪飘。面对这壮丽的雪景,他不禁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了那首传颂至今的《沁园春·雪》。

这首词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横跨千里、纵贯万里的冰雪世界。其中,“千里冰封”写出了大地的静谧,“万里雪飘”则展现了天空的灵动,一静一动之间,尽显大自然的壮阔与神奇。

然而,毛泽东的笔触并未停留在眼前的雪景上。他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样的浪漫想象,赋予了静态的山峦和高原以动态的生命力。这里的“舞”和“驰”二字,不仅描绘出山势的起伏和高原的奔腾,更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词的下阕,毛泽东由眼前的雪景转向对历史的沉思。他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为过渡,引出了对历代帝王的评述。在这里,他既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又指出他们在文治方面的不足。而对于成吉思汗,他则用“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既赞美了他的武功,又委婉地批评了其在文化治理上的欠缺。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评价这些历史人物时,并非简单的否定或贬低,而是站在更高的历史视角,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民族的兴盛,不仅需要武力的征服,更需要文化的滋养和精神的引领。这正是他提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所在。

事实上,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将此词赠予柳亚子,随后在《新民报晚刊》发表,立即在山城引起轰动。据记载,当时重庆的各大报纸纷纷转载,社会各界人士争相传阅,甚至出现了“洛阳纸贵”的景象。蒋介石得知后,曾组织文人试图超越此词,但最终都未能成功。

从艺术特色来看,《沁园春·雪》完美融合了写景、议论与抒情,展现了毛泽东诗词一贯的豪迈风格。他巧妙运用了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思考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审美意境。

更重要的是,这首词超越了单纯的文学价值,成为了一种革命精神的象征。它传递出的不仅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是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说,这首词是“反封建”的,它从一个侧面批判了封建主义制度,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在当今时代,重读《沁园春·雪》,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磅礴的气势和不屈的精神。它提醒着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心,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正如词中所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