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菲《但愿人长久》:一首跨越28年的经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菲《但愿人长久》:一首跨越28年的经典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86%E6%84%BF%E4%BA%BA%E9%95%BF%E4%B9%85/5623798
2.
https://m.kugou.com/kgmixsong/mp8zy05.html?album_id=1585281&frombaidu
3.
https://m.v.qq.com/z/msite/play-short/index.html?cid=&mobile=1&ptag=v_qq_com%23v.play.adaptor%233&vid=g0157w5b9oa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86%E6%84%BF%E4%BA%BA%E9%95%BF%E4%B9%85/5545
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2256244
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98518
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430836
8.
https://www.smule.com/song/%E7%8E%8B%E8%8F%B2-faye-wong-%E4%B8%AD-pinyin-%E4%BD%86%E6%84%BF%E4%BA%BA%E9%95%BF%E4%B9%85-dan-yuan-ren-chang-jiu-karaoke-lyrics/13033581_13033581/arrangement
9.
https://m.qidian.com/ask/qenycosclgt
10.
https://m.docin.com/p-1689834478.html

近日,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再次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这首收录于1995年专辑《菲靡靡之音》中的经典老歌,为何能在20多年后依然触动人心?让我们一起探寻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01

从古词到金曲:《但愿人长久》的演变

《但愿人长久》的歌词源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于公元1076年,是苏轼在中秋之夜思念弟弟苏辙时所作。词中既有对亲人离别的哀愁,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

1982年,著名作曲家梁弘志将这首词谱成曲,由邓丽君演唱,收录于专辑《淡淡幽情》中。邓丽君的版本以其柔美细腻的嗓音,将词中的离愁别绪诠释得淋漓尽致,成为华语乐坛的经典之作。

1995年,王菲在专辑《菲靡靡之音》中翻唱了这首歌曲。作为对偶像邓丽君的致敬,王菲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了这首经典。她独特的嗓音和情感处理,为这首老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02

王菲版的独特魅力

王菲的《但愿人长久》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独特的演唱风格。与邓丽君的柔美不同,王菲的声音更显空灵和清冷,她将词中的离愁别绪唱出了几分快感、潇洒、自由和不羁。

在演唱技巧上,王菲展现了非凡的音乐才华。她对每个字词的处理都恰到好处,既保持了原词的韵味,又加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特别是在“我欲乘风归去”等高音部分,王菲的演唱既有力道又不失柔美,展现了她对音乐的极强掌控力。

03

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但愿人长久》之所以能在20多年后依然引发热议,除了其艺术价值外,还在于它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

从艺术价值来看,这首歌完美融合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王菲的演唱不仅让年轻人记住了《水调歌头》这首词,也让这首千年古词焕发了新的生机。

从社会影响来看,这首歌在多个重要场合的演唱,使其成为了跨越时代的文化符号。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赈灾晚会上,王菲与杨乃文、阿牛、陈奕迅一起演唱的版本,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温暖和希望,展现了艺术抚慰人心的力量。

04

结语

虽然我们没有找到王菲近期新歌发布的具体信息,但《但愿人长久》的再次热议,足以说明这首歌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一首简单的翻唱作品,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音乐艺术的永恒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