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花的特征和分类
雪莲花的特征和分类
雪莲花为风毛菊属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状茎粗,颈部被多数褐色的叶围绕。茎粗壮,基部直径2–3厘米,无毛。叶密集,基生叶和茎生叶无柄,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达14厘米,宽2–3.5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下延,边缘有尖齿,两面无毛;最上部叶苞叶状,膜质,淡黄色,宽卵形,长5.5–7厘米,宽2–7厘米,包围总花序,边缘有尖齿。
近种区别
品种 | 部位 | 雪莲花 | 膜苞雪莲 |
---|---|---|---|
叶 | 叶密集,基生叶和茎生叶无柄,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达4厘米,宽2–3.5厘米,基部下延,有尖齿,两面无毛;最上部叶苞叶状,宽卵形,长5.5–7厘米 | 叶片狭长圆形,长7–15厘米,宽0.5–1.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锯齿,两面密生腺毛或下面几无毛;最上部茎叶苞叶状,卵形,膜质,紫红色,长可达3.5厘米 | |
总苞片 | 3–4层,边缘或全部紫褐色,外层长圆形,长1.1厘米,疏被长柔毛,中层及内层披针形,长1.5–1.8厘米;小花紫色 | 冠毛淡褐色,2层,外层短,糙毛状,长4毫米,内层长,羽毛状,长1.2厘米 |
雪莲花产量极低,雪莲从发芽到开花需要历经五年,其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够抵御零下二十一摄氏度的低温,实际的生长期却不到两个月。就在这短短的生长期里,雪莲凭借着旺盛的生命力,植株高度能超过其他植物五到七倍。
雪莲花与其他生物一样,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水和养料。它虽然生长在寒冻风化带,但那里的土壤仍然有一定的发育,成土过程是以高山草甸为主,土壤中含丰富的腐植质,一般有机质含量为9.5–11%,含氮量为4.5–10%,并有较好的保水能力,年降水量达500毫米,具备高等植物繁殖生长所需要的条件。雪莲花在这种高山严酷条件下,生长缓慢,至少4–5年后才能开花结果。
育植技术
花种的选择
要选籽粒饱满,棕黑色个大而有光泽的籽粒做种子,有利发芽破土出苗。去掉干瘪无光,个小黄白色籽粒,以免影响种子发芽率。花种的催芽
对休眠期雪莲花种,用30℃温水加植物生根剂比例为800:1溶液,浸泡种子8小时捞出,即可播种。目的是给种子杀菌,并促进种子迅速发芽生根。也可以直接播种。营养土的配制
用花盆或纸筒育苗的营养土中有机肥、细煤灰和腐殖质土壤按2:2:6进行配种,再用筛子去掉土中杂质和硬块。取得pH值为5.5–6.5的土效果为宜。土地选择
土地要选择潮湿、温暖、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排水方便,含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土地为好。平整土地前要施足底肥,以腐熟圈肥,每亩1500千克,翻入土内。做成宽1.5米左右的苗床,长度随意平整后,待播。播种与移栽
将营养土浇水混合,使之达到手捏成团,松手即散,装入纸筒礅实、播种时种子一定要平放穴中,再培上相当种子长度厚度的营养土,轻轻压实,上面铺放一层薄草,水往草上浇,保持土壤湿润,地温8–20℃,10天左右出苗,小苗出土后及时去掉薄草,使小苗得到光照。待幼苗长到5–6厘米高时,便可移栽到花盆及田间,按行株距15–20厘米进行定植,最好选择在阴天或雨后进行,这样成活率高。田间与肥水管理
雪莲花生长期间,须除草松土,土壤干旱要及时浇水,一次性浇透,但不能浇涝。盛夏热天以清早或傍晚浇水为好。温室培育雪莲花,最好用软水,雪水及冰水浇花,更有利其茁壮成长。对生长衰弱短小的雪莲花,可结合浇水,按浓度1:600加生长素,进行根外追肥。开花前追一次过磷酸钙,每亩20千克,花期每隔8天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一次,可提高花朵质量。
主要价值
雪莲花性温,味甘苦,入肝、脾、肾三经,具除寒、壮阳、调经、止血之功,用于治疗阳痿、腰膝软弱、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风湿性关节炎及外伤出血等症。
《本草纲目拾遗》载:雪莲“性大热,能补精益阳”。
《新疆中草药》载:“雪莲性温、微苦,功能祛风除湿”。
雪莲花含有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雪莲花中蕴含的维生素C能软化血管、防止衰老、祛皱及脂质的堆积,改善微循环。使皮肤富有光泽,能阻止化学物质致癌的过程,达到防癌、抗癌、治癌的目的、延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