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遗址博物馆开建,天门文旅新地标即将亮相
石家河遗址博物馆开建,天门文旅新地标即将亮相
2024年7月,石家河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这座承载着长江文明记忆的遗址公园建设进入新阶段。作为湖北省重点文旅项目,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投资约6.5亿元,占地5.86平方公里,将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计划于2025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由40处遗址点组成,占地面积达8平方公里,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主体年代跨度为距今5900年至3800年,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遗址博物馆位于石家河镇石河大道以北,遗址公园南部环岛内,总投资2.2亿元,规划面积7.47万平方米。博物馆设计以“长江之光,文明之源”为主题,提取玉凤元素融入核心中央展厅,形成独特的空间特色。建筑外观整体形态为方形,象征“城”,内圆象征“天”,与艺术服务中心遥相呼应,形成“城、玉”相间、“方、圆”辉映之景。
博物馆主体采用建筑与坡地相结合的处理手法,将建筑消隐于场地之中,与石家河遗址相互映照。项目分为博物馆区、游客服务区、文保中心区、综合服务区、游客活动区五个区域,将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体验。
石家河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其中最著名的是1955年出土于罗家柏岭遗址的玉团凤,被誉为“中华第一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外,遗址还出土了玉人像、神人头像、双人连体头像玉玦、虎座双鹰玉饰、玉牌饰、虎形玉冠饰、玉虎、玉鹰等珍贵文物,展现了石家河文化高超的琢玉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遗址公园的建设不仅是为了保护和展示文物,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石家河文化。项目将建设成集文物考古、科学研究、文物展示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荆楚文化地标,为游客提供深入了解长江文明和石家河文化的机会。
石家河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标志着石家河遗址保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天门市一张彰显深厚文化底蕴的新名片,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它也将为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平台,助力揭示长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