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文旅创新:以石家河文化为例
科技赋能文旅创新:以石家河文化为例
202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一项重大考古发现:石家河遗址的古城规模远超此前认知,达到348.5万平方米,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规模相当。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我们对石家河文化的认识,更为天门市打造文旅新地标提供了新的机遇。
科技赋能考古新发现
在石家河遗址的考古工作中,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考古队首次使用了激光雷达技术,这种具有穿透性的激光可以透过植被看到地表信息,帮助考古人员精确测量城墙走向和地形变化。同时,考古现场还设立了实验室,对土壤样本进行多学科分析,从植物学、地质学等角度获取更多信息。
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让考古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也为后续的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旅+科技的创新实践
在全国范围内,不少地方已经探索出“文旅+科技”的成功模式。例如,丽江古城通过5G、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了智慧旅游体系,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游客可以通过手机享受预订、导览等全链条便捷服务,极大提升了旅游体验。
鄂尔多斯则打造了“云游鄂尔多斯”平台,整合文旅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该平台自上线以来,已吸引40万粉丝关注,注册用户达73万人,累计交易额超过3.85亿元,成为自治区最具影响力的文旅综合应用平台。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故宫”项目更是走在了前列。通过数字文物库,观众可以检索超过10万件高清文物影像,还能通过知识图谱检索功能,找到与特定词汇相关的藏品,满足了人们欣赏、学习、研究文物的需求。
科技助力文物保护与传播
在文物保护方面,数字化技术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以山西为例,该省启动了古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保护项目,运用高精度扫描、720度全景摄影等技术,为文物建立数字档案。未定级文物如晋城市石室村西庙壁画和长治市寺庄祖师庙壁画,借助数字化保护首次面向公众展出。数字活化的《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让观众仿佛步入青绿画卷之中,沉浸式感受艺术魅力。
这些案例为石家河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石家河遗址正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计划总投资约6.5亿元,将打造成为一个集文物考古、科学研究、文物展示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荆楚文化地标。未来,可以期待科技在石家河遗址的保护和展示中发挥更大作用。
未来展望:石家河文化的数字化未来
石家河文化作为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的代表,其保护和开发需要与时俱进。可以借鉴故宫和山西的经验,建立石家河文化数字档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在数字世界中“亲临”遗址现场,感受5000年前的文明魅力。同时,开发相关的数字文创产品,让石家河文化以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石家河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展现中华文明魅力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