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交通枢纽助力中部崛起
郑州:交通枢纽助力中部崛起
2024年12月,随着济郑高铁全线贯通,郑州铁路枢纽再次升级。作为全国铁路“双十字”客运枢纽,郑州每天都有无数条“铁龙”呼啸而过,连接起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铁路,被誉为中国铁路的“心脏”。
郑州:中国铁路的心脏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郑局”)成立于1949年,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之一。郑局地处全国路网中心,是“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重要交会点,素有“中国铁路心脏”的称号。
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占地5.3平方公里,拥有228条股道,线路总长454公里。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铁路货运的繁忙景象,承担着全国10%的铁路货物列车技术作业。
在客运方面,郑州东站是全国重要的高铁枢纽之一,位于郑渝高铁、济郑高铁、京广高铁、徐兰高铁、郑阜高铁、郑太高铁的交汇处。截至2020年,郑州东站总建筑面积达41.2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16台32线,每天都有数百趟高铁列车在此停靠。
航空枢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也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的先导区。实验区位于郑州市主城区东南20公里处,实际管辖面积74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2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0万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作为国内大型航空枢纽,2023年旅客吞吐量达24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完成75万吨,保持国际货运机场前40强地位。机场三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其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地位。
物流中心:创新引领,打造开放新平台
郑州是国家空港型和陆港型双枢纽城市,正加快构建“枢纽+物流+开放”新格局。2022年,郑州市物流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A级物流企业达150家,占全省总量超五成。
为提升物流效率,郑州创新推行“区港一体化”监管模式,货物通关时效提升60%以上,企业运输成本降低50%以上。同时,郑州还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培育本土物流骨干企业,推动现代物流业扩量提质和转型升级。
交通枢纽助力中部崛起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郑州的交通枢纽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郑州航空港区已初步形成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00亿元。港区正在培育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包括以富士康、超聚变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通用技术、国药等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
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不仅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也为整个中部地区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超1万列,郑州国际陆港正式启用,新能源汽车可通过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郑州还积极发展铁海联运,与青岛港等沿海港口无缝衔接,为企业节省了报关时间和成本。
展望未来:持续发力,助力中部崛起
随着郑州交通枢纽功能的不断完善,其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郑州将着力争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大力引进国内外头部航空、物流、货代、贸易企业,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持续迈上新台阶。
同时,郑州还将继续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有力支撑。从“铁路拉来的城市”到“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郑州正在用实际行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