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者的地下春秋:广州地铁建设背后的故事
地铁建设者的地下春秋:广州地铁建设背后的故事
2021年9月28日,广州地铁十八号线首通段正式开通运营。这条最高时速达160公里的地铁线路,不仅刷新了国内地铁速度纪录,更凝聚了无数地铁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
在广州这座“地质博物馆”中建设地铁,绝非易事。从2017年12月首个工点开工,到2021年9月首通段开通,建设者们仅用3年10个月就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背后,是建设者们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日夜奋战的结果。
地铁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征地拆迁。十八号线沿线涉及多个居民区,需要大量协调工作。南沙区珠江街的街坊们回忆说:“虽然要搬走很舍不得,但听讲这条地铁速度很快,以后南沙去天河半个钟就可以了,大家方便很多。所以我全家都支持地铁开工。”
然而,征地只是第一步。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还要面对交通疏解、管线迁改等重重挑战。以冼村站为例,为了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广州地铁工程师张莉多次组织现场查勘,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在10个月的协调后,成功完成施工围蔽。
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建设者们依然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十八号线是国内首条全地下160公里时速的地铁线路,首次应用了基于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操作系统穗腾OS,首次在160公里/小时市域快线采用刚性接触网供电系统和单相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首次采用高速等级CBTC列车信号系统,首次采用大带宽光传送网络及云平台搭建通信系统。
这些创新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智慧结晶。党的二十大代表李方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天明等劳模工匠,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陇枕停车场,建设者们面对21万平方米的用地需求,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依法依规签订了房屋及地上附着物补偿安置协议,为工程推进奠定了基础。
截至2023年,广州地铁线网总长已达652.81公里,日均客流量857万人次,最高达1156.94万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建设者们在地下深处的默默付出。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为这座城市打造了一条条“地下动脉”,让广州的交通更加便捷,让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正如一位老知青所说:“以前从广州市区到南沙,坐船再坐车要一整天,现在坐十八号线只需要半小时,非常便利。”这正是对地铁建设者们最好的褒奖。
在广州地铁的建设历程中,无数建设者用汗水和智慧,为这座城市打造了一条条“地下动脉”。他们中有人为了技术创新夜以继日,有人为了协调工作四处奔走,有人在地下深处默默坚守。虽然他们的名字鲜为人知,但正是这些平凡的建设者,用不平凡的付出,点亮了广州的地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