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西区:社区养老新模式让老人乐享晚年
西宁市城西区:社区养老新模式让老人乐享晚年
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公园巷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天都会看到这样温馨的一幕:护理员赵明柳扶起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马维秀奶奶,陪她散步锻炼。尽管行动不便,马奶奶还是会用力捏捏护理员的手,表达心中的感激。
这家位于景林佳苑小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是城西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老人们不仅能享受到专业的照护服务,还能参与各类文化娱乐活动,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家门口的养老乐园
城西区民政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已建成4个养老机构、3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0个农村老年之家,构建起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这些设施分布在各个社区,形成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
在文景街西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可以使用书画室、阅览室等设施,参加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中心还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据统计,自今年7月1日爱老幸福食堂复工以来,全区老人就餐总数已达4.7万余人次,日就餐人数达461人。
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养老质量
城西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通过搭建“医疗+养老”联动平台,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疗服务。在通海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个房间都详细记录了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医务人员定期上门提供诊疗服务。中心还配备了专业的康复设备,帮助老人进行身体锻炼。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让养老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城西区开发的“西养好”平台整合了各类养老服务资源,老年人只需一键下单,就能享受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便捷服务。平台还会定期对老年人进行能力评估,动态掌握其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
多元化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城西区推出了多样化服务模式。针对经济困难、空巢、高龄老年人及重点优抚对象,区民政局投资70万元,对100户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居家养老品质。同时,还推出了家庭养老床位模式,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到老人家中,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机构级的养老服务。
城西区还创新推出了“幸福养老管家”服务模式,在新华锦绣城等9个小区试点开展老年人需求动态采集、居家养老安全巡防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天候的养老服务。
政策支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城西区民政局积极与卫健、残联等部门协同联动,搭建“医疗+养老”联动平台,打造家庭医生驿站,设置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站,开展中医进社区、残疾人就业指导等服务。
同时,城西区还积极探索“适老化”金融服务,联合区财政局、金融机构等单位,开发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金融产品,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融资支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西宁市城西区的社区养老新模式,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更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这种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为更多老年人带来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