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庆龙:躺着刷手机为何让你越来越累?
崔庆龙:躺着刷手机为何让你越来越累?
“躺着刷手机”这个看似平常的习惯,实际上可能正在悄悄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崔庆龙从心理效能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这一习惯背后更深层的危害。
心理效能的损耗:为什么越刷越累?
崔庆龙提出,“心理效能”就像是一个经济系统,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存款”才能进行各种心理和行为上的“消费”。当我们进行一项活动时,如果消耗的心理效能超出了我们的当前水平,就会感到疲惫和抗拒。
躺着刷手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低活力行为。虽然它看似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但实际上,这种被动的、无目的的消磨时间方式,会导致我们的心理能量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反馈。崔庆龙比喻说,这就像一个电池容量很小且不支持快充的老旧手机,在现代环境中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补充。
这种能量的无效耗散,会让我们陷入一种“熵增”的状态——系统内部趋向于无序和失去张力。长此以往,不仅不会感到放松,反而会越来越累,陷入一种深度的疲惫感。
身体也在抗议:不容忽视的生理危害
除了心理层面的影响,躺着刷手机对身体的伤害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是对视力的损害。研究表明,长期近距离看手机会导致睫状肌功能下降,出现眼疲劳和视物模糊。更严重的是,侧躺玩手机还可能导致双眼视力相差过大,形成屈光参差,甚至有致盲风险。
其次,这种姿势对脊椎的伤害也不容小觑。杭州一位26岁女孩就因为长时间躺着玩手机,导致寰枢关节扭伤,频繁头晕。医生指出,这种姿势不利于脊柱健康,可能影响大脑和全身器官功能。
此外,手机蓝光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昼夜节律失调。长期下来,还可能引发情绪问题,包括烦躁、抑郁和焦虑等。
如何摆脱躺着刷手机的坏习惯?
要改变这一不良习惯,崔庆龙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减少精神负载:将精神消耗较大的事项延后,避免自我苛责,减轻心理负担。
创造活力体验:积极投身于高品质的关系互动或任何能体验到自我效能的活动。比如运动、阅读或与朋友面对面交流,这些都能带来心理能量的补充。
借助强有力的约束:为自己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比如规定睡前一小时不使用手机,或者将手机放在远离卧室的地方。
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保持生物钟的稳定。
寻找替代的放松方式:比如泡热水澡、听白噪音、做简单拉伸等,都能帮助身心放松。
尝试冥想:当难以入睡时,可以通过冥想来清空杂念,帮助入睡。
躺着刷手机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它不仅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更会悄悄耗尽我们的心理能量,让我们陷入疲惫和无力感。通过理解心理效能的概念,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一习惯的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重获身心的健康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