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复兴,助力乡村振兴
乡镇文化复兴,助力乡村振兴
乡镇文化复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社会价值观,还能有效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通过深入研究和宣传这些文化传统,如乡土建筑、农耕技术、手工艺等,可以提升乡镇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促进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目标。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助推乡镇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
挖掘与保护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乡镇文化复兴的基础。从物质文化层面看,文物古迹、传统村落、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例如,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蒋山村通过改造老宅、建设书舍等公共设施,不仅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貌,还为村民提供了新的文化活动空间。这种做法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满足了现代功能需求,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在非物质文化层面,各地的民俗风情、戏曲曲艺等都是独特的文化资源。万宁市三更罗镇通过举办“三月三”节庆活动,展示黎苗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乡镇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各地应根据自身文化特色,发展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一些手工艺资源丰富的乡镇,可以通过现代创意设计提升传统工艺的经济价值;一些人文底蕴深厚的乡镇,可以创办特色书店、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一些生态资源丰富的乡镇,可以开发文旅融合产品,推动创意设计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创新文化活动是提升乡镇文化活力的关键。各地应结合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吸引村民和游客参与。例如,三更罗镇通过举办“浓情三月三,遇见三更罗,遇见您”系列节庆活动,以民族歌舞、服饰、美食等形式,展示了浓郁的黎苗风情。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外来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完善文化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乡镇文化复兴的必要条件。各地应加强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的作用。同时,结合数字乡村建设,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平台的普及率和适用性,扩大乡村数字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培养乡土文化人才
文化人才是乡镇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导文化工作者、志愿者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民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乡镇文化复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村民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通过保护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文化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培养文化人才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乡镇文化的全面复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