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颈椎手术治疗颈椎压迫神经、椎间盘突出:后遗症、复健、术后照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颈椎手术治疗颈椎压迫神经、椎间盘突出:后遗症、复健、术后照顾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presurgmedia.com/knowledge/brain-spine-surgy

颈椎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变的最后手段,包括切除骨刺、修复椎间盘或重建颈椎。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手术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类型、风险、术后护理和常见问题解答。

颈椎病变原因及常见症状

颈椎是人体脊椎中活动度最高的部位之一,共有七块椎骨,负责承担头部的重量,并协助头部四面八方转动。在不当、过度使用及老化的影響下,脊椎骨上下两节中的椎间盘容易发生突出,压迫神经而让患者感受颈、肩、背部僵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尤其夜间睡眠或起床时),即使服用消炎止痛药、复健等保守疗法4-6周仍无效,严重影響生活时,可能需要颈椎手术介入治疗。


图说:椎间盘突出会压迫到神经,造成颈椎疼痛

颈椎病变的常見症狀

  • 颈部疼痛:是颈椎退化性病变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通常在颈部后方或侧面,并会在活动颈部时加剧。
  • 头痛:颈部疼痛会放射到头部,导致头痛。
  • 手臂麻木或疼痛:颈椎退化性病变会压迫颈椎神经根,导致手臂麻木或疼痛。
  • 肩膀僵硬:颈部活动受限会导致肩膀僵硬。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预防颈椎退化性病变的建议:

  •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例如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
  • 定期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颈部的肌肉力量,帮助稳定颈椎。
  • 注意保暖:寒冷会加重颈椎的退化。

高风险族群

由于随着年龄增长,颈椎椎间盘的水分流失,减少缓冲和避震的功能,加上3C普及导致人们更常低头滑手机、看电脑萤幕,让台湾人更容易发生颈椎退化性病变,其高风险族群包含:

  • 年龄:65岁以上长者,但年轻人因姿势不良也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
  • 职业:外科医师、牙医师、厨师、工人、作业员等,需长时间低头工作之族群。
  • 外伤:遭猛烈撞击,破坏颈椎结构。
  • 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病患,为高位颈椎脱位的高风险族群。

什么是「后纵韧带钙化」?

后纵韧带钙化是一种先天基因和体质差异所造成的疾病,以亚洲人发生机率最高,台湾、日本和韩国的发生率约2-4%,北美则仅有0.12%,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性又比女性多2-3倍。后纵韧带位于人体脊椎的后缘,原本应该薄薄的,却因为种族、基因或颈椎损伤而增生,造成钙化并骨化、渐渐变厚,导致压迫脊随和神经根,让病人手脚无力麻木。也有些患者会因为颈椎受到撞击,如滑倒、摔下楼梯、车祸等,使得坚硬如骨的后纵韧带猛力的压迫脊椎,而造成急性脊椎损伤,像这样子的情况就必須接受手术治疗才行。

台大神经外科医师王国川表示,很多病患会举例子艺人李佩菁小姐,她颈椎手术失败的案例,绝大部份人都很担心他开了这个刀也会瘫痪。但我们会跟他举例子时代不同,医材和显微镜设备和技朮跟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一方面让病人放心,一方面要让知道现在医材技术一直在进步,现在已经不会有限年问题,不会排斥问题,相当安全。

診斷方式

颈椎病变的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 问诊: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既往病史。
  •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颈部外观、活动度和肌力。
  • 影像检查:影像检查可以提供颈椎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常用的影像检查包括:
  • X光:X光是一种简单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颈椎的骨骼结构。
  • 电脑断层扫描(CT):CT可以提供颈椎的三维图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细节。
  • 磁振造影(MRI):MRI可以提供颈椎的软组织图像,可以显示椎间盘、神经根和血管等组织的病变。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病变的情况,医生可能会安排其他检查,例如:

  • 神经传导检查:神经传导检查可以测量神经的功能,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有神经根受压。
  • 肌电图:肌电图可以测量肌肉的电活动,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有肌肉萎缩或损伤。

颈椎手术前开、后开,手术风险大不同

颈椎手术是指在颈椎上进行的任何手术,包括切除骨刺、修复椎间盘或重建颈椎。颈椎手术通常是一种治疗颈椎病变的最后手段,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时才会考虑。颈椎手术的类型有很多,具体的类型取决于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常见的颈椎手术类型包括:

  • 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颈椎手术,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手术过程是通过切开颈部皮肤和肌肉,去除突出的椎间盘。
  • 椎体融合术:椎体融合术是一种用于稳定颈椎的手术,通常用于治疗颈椎不稳或骨折。手术过程是将两个或多個颈椎椎体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 人工椎间盘置換术:人工椎间盘置換术是一种用于替换损坏椎间盘的手术。手术过程是通过切开颈部皮肤和肌肉,将人工椎间盘植入椎间隙。

以上三种手术,都可以透过颈椎前位、颈椎后位来下刀进行,该从哪个部位开刀,得以医师评估为主。

颈椎前位手术

若患者颈椎因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或是轻微的后纵韧带钙化,许多神经外科医师常选择此種手术方式進行,因为從患者的颈椎前方偏右(或偏左)切開薄薄的肌颈椎斜肌,剥離肌肉、食道和气管,直達椎体上方,过程中不会破坏太多肌肉,而且不会直接干擾脊髓,让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许多,住院天数也缩短到两、三天。

  • 手术风险及併发症:因前位开刀属比较高技术的开刀方式,困难度和手术风险也比较高,包含可能造成脊椎损伤、出血发炎、植入骨鬆脱、食道或气管损伤,也有极小机率(1/10000)造成神经损伤而癱瘓。

颈椎后位手术

若患者颈椎有大块椎间盘、骨刺突出在外侧,颈椎多节同时受压迫、病变节段太高、太广泛,整片后纵韧带钙化,或是已经做过颈椎前位手术而症状仍未改善者,可采用后侧开刀。手术部位会在颈椎后正中间,伤口大小要看颈椎狭窄程度而定,而为了增加颈椎稳定性,可加上长条骨板及骨钉和植骨,帮助骨融合(与前位手术相同)。

  • 手术风险及併发症:后位开刀因为可避免碰到患者脊髓及神经,因此手术风险较低,但仍可能造成脊椎损伤、出血发炎、也有极小机率(1/10000)造成神经损伤而癱瘓。

后位椎弓整形手术

若患者发生多节神经压迫,以颈椎融合术反而会过度限制患者活动度,有些医生采用后位椎弓整形手术,只需从脖子正后方开刀,把一側的椎弓翻開或截斷,排除神经压迫后,再用骨板固定被截斷的椎弓,确保神经通道不會窄縮。

我适用人工椎间盘吗?有健保给付?

歪掉的颈椎该如何固定、稳定呢?

在清除所有椎间盘和骨刺后,原来上下椎体间若出现空洞,需要放進植入物以撑開脊椎,再做脊椎骨融合术,目的是将颈椎融合成一块骨头,接著使用螺絲和一片金属骨板,帮助固定颈椎,避免运动而加速新骨生长,而目前可选择的植入物包含:

  • 自体取骨:从耻骨取出适当大小的骨头,好处是从患身上取出,因此骨融合机率高,也不會有传染病的问题,缺點則是取骨部位疼痛、感觉麻木及疼痛,也可能出現骨盤骨折等合併症。
  • 異体骨:使用从骨头银行取出他人捐贈的骨头,虽然不会有任何疼痛及相关併发症,但可能發生崩塌、脱出,还有假性癒合机率增加及骨融合机率降低。

椎体护架(cage)及支架(spacer)

概念像盖房子需要坚硬的石块,混合移植骨后塞到椎体间的空隙,好处是能撑起脊椎骨原有的高度之外,能增加骨融合机率,且结构相当坚固,可减少使用其他内固定器的机率,目前可选择健保给付聚醚醚酮的椎体护架,若是特殊金属材质则需自费10万不等。

聚醚醚酮
钛合金
多孔钛金属
特性
与骨头结构差异大需植入自体骨头或人工骨
与骨头结构差异最大可增加骨头融合率
与骨头结构差距最小细菌不容易附著开孔率高而帮助骨头抓得更牢,加速骨融合
硬度
中高
与人骨相似
弹性
较差
和人骨相似
费用
健保给付
全自费约10万
全自费约5万

骨钉、骨板的功用为何?

把一小片骨板和骨钉固定在颈椎前方,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其手术方式简单安全,但也有极小机率的手术风险:

  • 骨钉鬆持脱落
  • 增加发炎感染的机会
  • 骨钉位置不理想
  • 脊椎动脉受傷

而目前可选择的骨钉骨板,依照材质不同与有无健保给付则包含:

不锈钢材质骨钉骨板
钛合金材质骨钉骨板
可吸收式骨钉骨板
优點
不需要与健保申请即可使用
材质较坚固设计更符合骨骼形状复健时间快
X光下不显影而帮助医师判读术后1-2年可完全被吸收复健时间快
缺點
材质较不坚固较有异物感与身体相容性差复健时间长可能鬆脱而需再次开刀取出
会释放重金属离子干擾X光下的判读局部组织对冷热、感染感觉异常
材质中等坚固分解过程会释出酸性物質而刺激周围组织(红肿痛)不适合粉碎性骨折患者
费用
健保给付
需自费5-6万
需自费14-16万

健保给付人工颈椎间盘規範

  • 限颈椎椎间盘突出产生神经压迫导致神经根病变(Radiculopathy)或髓神经病变(Myelopathy),经保守治疗无效。
  • 限C4/5或C5/6节段使用。
  • 该节段无椎间盘高度降低。
  • 每次限申请1颗。

置换人工椎间盘

常听说颈椎放珠子,这颗珠子就是人工椎间盘,比起传统颈椎骨融合术,人工椎间盘不需经过骨融合,而是直接取代原本的椎间盘,因设计可活动式,能保留颈椎活动度,也改善邻近脊椎加速退化问题,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目前健保给付每次限申请一顆,且须符合相关規範,否則需自费一顆18-23万不等,而且並不是人人都适合人工椎间盘,需无骨质疏鬆、椎间盘高度无严重塌陷或无明显退化者,才有足够空间放入人工椎间盘。

颈椎手术的颈圈要戴多久?睡覺也要戴嗎?

一般颈椎手术后住院约三到五天就可以回家休养,但需佩戴颈圈以固定颈椎,一般建议单节颈椎手术需使用6週,多节颈椎手术需使用12週,睡覺需不需要配戴則以醫師評估為主,其他日常部分應注意以下幾點:

  1. 为了补充手术流失的血液,患者应多摄取富含铁质、维他命C的食物,如猪肝、葡萄乾、牛肉、綠花椰菜、檸檬、葡萄柚等。
  2. 禁止抽菸、喝酒,以避免戒断症候群与增加手术併发症、感染与血栓发生率,抽菸及飲酒也可能造成術後恢復緩慢。
  3. 注意藥物使用,如抗凝血劑、抗發炎劑,可能增加手术後出血,需詢問醫生。
  4. 避免長時間久坐、把頭猛烈的往前或往後彎,比如洗澡建议淋浴,穿鞋要坐著或翹腳穿。
  5. 避免舉太重的物品,減少颈椎活动。

颈椎手术的术后照顾与复健运动

注意事项

  • 术后颈部不可以瞬间移动颈部、左右转、避免过度低头。
  • 三个月内应避免开车、骑车。
  • 勿进行跳跃、撞击等剧烈运动。
  • 应穿止滑、长度不拖地的裤子以免被绊倒,造成二次伤害。

复健运动

在做复健动作前,应向医生协助,运动时应量力而为,过度用力和摆动可加重伤势。颈椎开刀后推荐的恢复运动如:

  • 上胸椎伸展:坐在椅子上,将背部挺直,双手抱后颈部,手肘向外打开,胸椎保持上挺。
  • 颈椎关节活动:在颈椎不会疼痛的情况下,可将下巴慢慢向后收,让颈关节有微微的活动才不会僵硬。

术后建议睡姿

睡姿对术后照顾极为重要,若没有正确良好的睡姿将有颈椎错位、不稳定等风险,否则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会需二次动刀。

  • 仰卧:仰卧时应垫一个枕头在肩膀的正下方,让颈部自然平放,以免颈部过度伸展。
  • 侧卧:侧睡时,应将枕头拉至肩颈部来避免颈部悬空。

常见问题:骨钉骨板要取出吗?

A:虽然不锈钢或钛合金材质的骨钉骨板,经测试后生物相容性都很好,放在人体里不太会有什麼变化,一般会避免再次手术降低感染风险。不过,患者若是年轻人,医师可能会建议取出,原因是患者往後50-60年都得带着骨钉骨板生活,反而增加不确定因素;慢性病患者同样也具高感染风险,也会看状况取出。

Q:睡覺要戴颈圈嗎?
A:原则上严重颈椎不稳的人,医生会建议还是戴着,以免睡眠过程中姿势改变,造成神经组织受损。若戴太久而不舒服,可平躺时取下并适当按摩、清洁皮肤并保持乾爽,注意佩戴颈圈应预留两指宽度,若壓迫疼痛的部位可以墊毛巾緩衝。

Q:为什么坐着、站着手举不起來,但躺著就可以呢?這樣還需要開刀嗎?
A:可能是椎间盘突出时,某个特定姿势会导致压迫,但躺著反而缩回去变成没压迫,还是得做详细检查,并请医师评估是否需要开刀喔!

Q:颈椎可以微创开刀吗?
A:目前颈椎要置入固定物的手术,并没有微创的开法,主要是因为颈椎开刀伤口不大,仅2.5公分,术后伤口疼痛也很轻微,且内视镜手术无法置入固定物,因此直接开刀即可。

Q:术后多久可以正常吃东西?有饮食限制吗?
A:术后1-2天应该尽量吃冰的流质食物,3-5天若没有不舒服可正常饮食。若吞咽时感到困难,可以摄取冰的液體食物例如飲料、冰淇淋等。

Q:需穿戴颈圈多久?
A:正常需配戴3-6个月,应遵循医生指示调整。

Q:术后多久洗头?該如何洗頭?
A:术后3-5天应以淋浴方式为主,避免感染到伤口。一週后,可以开始微低头冲洗,务必佩戴着颈圈且禁止後仰洗头,尽量避免沖到傷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