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禁播背后:法律与分级制的博弈
《进击的巨人》禁播背后:法律与分级制的博弈
《进击的巨人》这部备受瞩目的动画作品因为其略带血腥的画面,在中国大陆一直未能正式上线。近年来,随着广电总局公开征求影视分级的意见,许多网友对这部作品能否重见天日充满期待。影视分级制度的实施是否能为这类优秀动画作品打开新的窗口?让我们一起探讨法律与分级制之间的博弈,看看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
《进击的巨人》:一部被禁的佳作
《进击的巨人》是日本漫画家谏山创创作的漫画作品,于2009年9月至2021年4月在讲谈社《别册少年Magazine》上连载,单行本共34卷。故事建立在人类与巨人之间的冲突,人类居住在由高墙包围的城市,对抗墙外会吃人的巨人,并寻找著关于巨人的答案。
该作品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截至2021年6月,漫画在日本国内累计发行量突破8,600万册,在海外则突破1,200万册的销量,实体书和电子书的世界累计发行量破亿。其改编动画更是让原作更受瞩目,进而在亚洲及欧美取得高人气。2015年,该作品荣获SUGOI JAPAN Award漫画部门首奖、动画部门第7名。
然而,这样一部佳作却在中国遭遇了禁播的命运。主要原因在于其“血腥暴力,涉及人性与生存的黑暗主题”。这种严格的审查制度,虽然保护了青少年免受不良内容的影响,但也让许多优秀作品失去了在中国市场展示的机会。
中国动画审查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动画审查制度的严格程度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近年来,虽然中国动画产量很大,2011年甚至达到261224分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同时也存在模仿抄袭、粗制滥造、低龄化等问题。目前中国正在征求意见,考虑实施影视分级制度。
现行的审查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青少年,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刀切的审查标准:不分年龄层次,所有动画都采用同一标准,导致许多适合成年人观看的作品也被禁播。
缺乏灵活性:审查标准过于死板,一些具有深刻寓意的作品因为包含敏感内容而被全盘否定。
抑制创作热情:严格的审查制度让创作者在创作时不得不小心翼翼,避免触碰红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自由。
国际动画分级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相比之下,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动画分级制度则显得更为成熟和灵活。
在日本,动画分级主要依靠业界自律,分为G、PG12、R15+和R18+四个级别。限制级动画在书店里必须在不同区域摆放,并有专人监督,如果售货员认为购买者年龄不够,会主动要求其出示身份证。
美国的电视节目分级制度则更为详细,分为TV-Y(所有儿童适宜)、TV-G(普遍观众可看)、TV-Y7(7岁以上儿童适宜)、TV-PG(建议家长陪同)、TV-14(家长必须陪同,14岁以下不得独自观看)五个级别。电影则分为G级(大众级)、PG级(儿童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PG-13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R级(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NC-17级(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
这些分级制度的实施,既保护了青少年免受不良内容的影响,又让成年人能够欣赏到更多优秀的作品,实现了较好的平衡。
影视分级制度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中国正在考虑实施影视分级制度,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要真正落实这一制度,还需要克服不少挑战:
分级标准的制定: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分级标准,既不过于严格,又能够有效保护青少年,是一个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
执行力度的保证:分级制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力度。如何确保各播放平台严格遵守分级制度,防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合的内容,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社会共识的形成:分级制度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和支持。这包括家长、学校、媒体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结语:期待更好的未来
《进击的巨人》的禁播,反映了中国动画审查制度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护青少年免受不良内容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让成年人能够欣赏到更多优秀的作品。影视分级制度的实施,有望为这一困境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当然,分级制度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规划。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的完善,像《进击的巨人》这样的优秀作品,终有一天能够在中国市场合法上映,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