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电石卸车安全新规解读:以事故案例看新规必要性
化工厂电石卸车安全新规解读:以事故案例看新规必要性
电石,化学名称碳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乙炔气的生产。然而,电石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它遇水会释放易燃易爆的乙炔气体,对水分和湿度非常敏感,同时在受到撞击、震动或摩擦时极易引发爆炸。因此,电石的卸车和储存过程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虽然“十三五”期间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防控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化工行业高风险的本质并未改变。长期快速发展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生产、储存、运输、废弃处置等环节的传统风险仍处于高位。特别是在产业转移、老旧装置和新能源、海洋石油、氢能等新兴领域,新的风险日益凸显。据统计,2020年全国共发生化工事故127起,死亡157人,其中较大事故12起,死亡46人,化工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为应对这些挑战,某化工厂近期发布了最新的《乙炔工段电石卸车与破碎管理规定》,旨在加强电石库的卸车与破碎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平稳运行。新规定详细列出了电石车司机、外委公司人员以及铲车司机等各方的责任和操作规范,特别是在雨雪天气和冬季作业时的具体措施,以防止因不当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
新规的核心内容包括:
人员职责明确:新规明确了电石车司机、外委公司人员、铲车司机等各方的责任。例如,电石车司机负责车辆的检查和安全停放,外委公司人员负责现场指挥和安全监护,铲车司机则负责安全卸车和搬运。
操作流程规范:新规对卸车和破碎过程进行了详细规定。例如,在卸车前必须检查车辆和包装的完好性,确保无泄漏和破损;卸车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和摩擦;在破碎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破碎粒度,防止产生火花。
应急措施完善:新规要求企业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爆炸、泄漏等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企业需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应急程序。
特殊天气作业要求:针对雨雪天气和冬季作业,新规特别强调了防水防潮措施。例如,在雨天作业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防止电石接触水分;在冬季作业时要防止设备冻结,确保安全运行。
新规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电石卸车事故屡见不鲜,给企业和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例如,某年1月15日,华东某站承运整车电石时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当时,作业人员在雨天采用从上掀翻滚动的方法卸车,导致电石桶爆炸,一名卸车人员不幸身亡。事故调查发现,电石桶从高处往下掀,钢桶与钢桶、钢桶与站台体撞击摩擦产生的火花直接引燃乙炔气,是导致这起电石桶爆炸、人身死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雨天作业也加剧了危险:电石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达150分钟之久,导致乙炔气不断释放,最终引发爆炸。
这起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电石卸车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任何违章操作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新规的出台,正是为了吸取这类事故教训,从源头上防范安全风险。
新规的实施将对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它将有效提升电石卸车作业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其次,新规的出台将推动企业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最后,通过严格执行新规,可以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习惯,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
然而,新规的落实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培训和设备改造,员工也需要时间适应新的操作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都需要保持耐心和决心,不能有丝毫松懈。
化工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新规的出台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期待,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新规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为化工行业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