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奇亚:源自墨西哥的超级食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奇亚:源自墨西哥的超级食物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5%87%E4%BA%9A/9481286

奇亚(芡欧鼠尾草)是一种源自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的超级食物,其种子富含Omega-3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在欧美国家被誉为“神奇种子”和“超能食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奇亚的植物学特征、生长习性、营养价值及其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奇亚,学名芡欧鼠尾草(拉丁学名:Salvia Hispanica L.),是唇形科鼠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2.3米,枝干为四棱形、有分枝,通常有15节左右,具短小白色绒毛。叶片密被短小白色绒毛,叶缘呈反叶柄和锯齿状。伞状花序,花白色和紫色,花萼、花冠呈管状,为雌雄同体,花期为10月上旬至初霜。其种子被称为奇亚籽(Chia Seed),又名奇雅子,体型通常非常小,长1.771.97毫米、宽1.131.29毫米、厚0.840.92毫米,呈长椭圆形,外表光滑有光泽,带有深色网纹或不规则斑点,颜色从黑色、灰色、黑色斑点到白色不等。

奇亚原产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后被引种到玻利维亚、哥伦比亚、阿根廷等地区,在中国没有分布。主要生长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原荒漠地区,为短日照作物,比较耐旱,能在相对含水量70%的条件下生长正常,最适宜种子发芽温度为25℃,对土壤要求不高,可生长在养分较低的沙质土壤中,但对低温或霜冻很敏感,在高纬度地区植株会因霜冻而死亡。

奇亚籽因蕴含自然界最高含量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高含量的优质蛋白、膳食纤维、多种矿物质及超高抗氧化能力,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和食用,被称为“神奇种子”“超能食品”。另外,食用奇亚籽有着极强的饱腹感,在减脂人群里备受青睐,但对于敏体质者、肠胃功能差者、低血压者不宜食用。

植物学史

食用历史

奇亚籽有记载的食用时间超过5000年,自公元前3500年以来,奇亚籽与玉米、豆类、苋菜、南瓜和辣椒一起被用作食物,是墨西哥和美洲其他地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奥蒂瓦坎(公元前100~600年)可能是最早使用奇亚籽的文化。考古研究表明,奇亚籽在特奥蒂瓦坎的金字塔中作为供奉品献给神灵。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也可能将奇亚籽作为食物。到了16世纪,奇亚籽已成为了人们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由于西班牙的殖民,当地奇亚籽种植业遭到破坏。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进步,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的向往愈发强烈,在大约25年前,奇亚籽作为食品在欧美再次被发掘。

2005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将奇亚籽列为可食用的安全食品。2009年,欧盟许可奇亚籽添加到面包中。2014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批准奇亚籽为新食品原料。

命名由来

奇亚英文中的“chia”来自西班牙语单词“chian”,意思是油腻的。而中文名“奇亚”则是根据英文发音音译而来。

形态特征

奇亚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2.3米,枝干为四棱形、有分枝,通常有15节左右。

茎和叶

奇亚茎具短小白色绒毛,叶相互背离生长,叶柄最长可达40毫米;叶片密被短小白色绒毛,叶缘反叶柄和锯齿状,长80100毫米、宽4060毫米。

奇亚雌雄同体,花成簇生长在枝条末端或叶腋处的花穗上,花苞尖端长且锋利;花萼呈管状,由三片尊芽组成,其中一片的宽度等于其他两片的总和,体积较大且表面有条状花纹,表面有白色细毛;花冠呈管状,蓝紫或白色,有四个雄蕊,其中两个体积较大且没有繁殖能力;子房为平圆形,柱头分成两半;花期为10月上旬至初霜。

果实和种子

奇亚其种子为奇亚籽,通常非常小,长1.771.97毫米、宽1.131.29毫米、厚0.84~0.92毫米,呈长椭圆形,4个一组,外表光滑有光泽,带有深色网纹或或不规则斑点,种仁黄色,腹沟明显,成熟后不易脱落,颜色从黑色、灰色或黑色斑点到白色不等。


奇亚籽食用

分布范围

奇亚原产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后引入奥地利、 巴哈马、玻利维亚、保加利亚、哥伦比亚、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厄瓜多尔、萨尔瓦多、佛罗里达等多个地区。在中国没有奇亚分布,食用奇亚籽基本都依赖于进口。

生长习性

奇亚主要生长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原荒漠地区,为短日照作物,喜光,在阴暗处不能生长,温度在1525℃下均可萌发,其中25℃为种子发芽最适宜温度,当日照时数超过12小时会不易开花,而黑色奇亚种子发芽率等各项指标均大于白色奇亚种子。其在生长阶段对低温或霜冻都很敏感,在高纬度地区会因霜冻而死亡,从而无法获得成熟的奇亚子;对土壤要求不高,可生长在养分较低的沙质土壤中,适宜土壤pH值为6.08.5;比较耐旱,能在相对含水量70%的条件下生长正常,在40%的水分下几乎停止生长,气孔导度接近于0。

繁殖方式

奇亚属畏寒植物,其生长周期因地域和海拔高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北半球的夏季,奇亚通常生长在半干旱环境的山区,主要通过鸟类传播授粉,通常遇水或湿润的土壤就能疯长,生态适应性广阔。

栽培技术

奇亚是一种抗旱作物,适合在半干旱环境下种植,能在水分胁迫下调节其生理特性,并通过降低膨压损失点的水势和溶质电位来维持功能,喜欢中等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水分为幼苗生长的必需品,但是不耐渍,并且由于其种子比较小,播种也需非常精细,一般采用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产量取决于气候、土壤条件、种植日期和水分等因素,在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中,每公顷40000株的生物产量及种子产量均最高,因含有天然抗御害虫成分,生长期间不需用杀虫剂。

主要价值

健康功效

奇亚籽富含脂肪酸、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多酚和膳食纤维等多种活性成分,在抗氧化、 降血脂、改善心血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食用价值

奇亚籽因其营养特性和药用价值已成为了世界上最知名的食物之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将其列为可食用的安全食品,甚至欧盟许可将其籽添加到面包中。此外还被添加到许多食品中,包括烘焙产品、牛奶什锦菜、乳制品饮料、水果冰沙或水果沙拉等,它通常作为种子、种子粉 (磨碎的种子) 和种子油的形式被消费。除直接食用外,奇亚籽也被广泛用于谷物棒、饼干、面包、酸奶、玉米饼等食品的生产,同时能代替部分蛋糕生成过程所需的油脂和鸡蛋,并显著改善产品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


奇亚籽食用

其他价值

  • 护肤品开发

奇亚籽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ω-3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防止皮肤水分流失、维护角质层表皮屏障、中断表皮黑色素生成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生物学功能。

  • 保健品开发

奇亚籽油富含ω-3必需脂肪酸,是人体所需ALA的主要来源,根据人体试验证实,连续7周摄入奇亚籽(25g/d)后,血清ALA和EPA水平会显著升高。而ALA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等。

  • 饲料开发

将奇亚籽添加到饲料中,能够提高动物的机体免疫力,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动物制品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并显著改善产品的感官的品质。

  • 减肥产品开发

奇亚籽可作为一种功能食品,合理地控制能量的摄入与消耗,有助于营养均衡、建立能量负平衡、促进脂肪分解和保护肝脏,从而帮助减重。

  • 驱虫作用

奇亚的叶子中能提取出一种精油,该种精油的主要成分为B-石竹烯(β-caryophyllene)、兰桉醇(globulol)、y-衣兰油烯(y-muroleno)、β-烯(B-pinene)、a-蛇麻烯(a-humoleno)等,这些成分有着很好的驱虫作用。

不良反应

奇亚籽含有较高的纤维质,食用过多且喝水量不足的话,可能会引起便秘、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

存在隐患

奇亚籽属于非中国原有物种,且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传入后较易形成新的优势种群,导致中国本地原有物种退化,给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注意事项

市场上奇亚籽多为海淘产品,食品包装上仅有英文营养成分说明和食用方法,对内容物的描述非常简单,也没有显示产品的加工过程,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本文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