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互补+储能技术,让污水治理更高效!
多能互补+储能技术,让污水治理更高效!
近日,由创业环保集团天创绿能公司投资建设的西安北石桥污水处理厂储能项目顺利投入使用,成为西安市首个用户侧储能的标杆项目。该项目通过安装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利用峰谷电价差进行充放电,不仅减轻了电网峰时用电负荷压力,还提高了污水厂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最终实现电力成本的降低。
这一创新实践正是当前污水处理行业积极推进能源优化升级的缩影。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污水处理需求,更需要在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方面持续发力。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和储能技术的应用,为污水处理厂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山东济南,一座污水处理厂通过引入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该项目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集成化利用,构建了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以及燃气锅炉调峰系统三者并联的供热体系。系统通过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现智能化管理,根据热负荷需求自动调整运行模式。
具体而言,该项目采用了1台功率为1024kW的燃气内燃发电机,所发电力优先用于厂区及配套系统供电。同时,配置了3台额定供热量3281.7kW的螺杆式污水源热泵机组,以及1台3.5MW的燃气热水锅炉作为调峰使用。通过对比不同运行方案的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峰时段运行发电机的方案最具经济效益,每年可节约182582元。
储能技术的应用也为污水处理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正在推进7.5MW/20.64MWh用户侧储能电站的建设。项目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通过集装箱式布置,配备BMS(电池管理系统)、变流升压一体机、消防系统以及能量管理系统等,实现“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用电负荷”的多能耦合智慧调度。
利用峰谷电价差进行削峰填谷是这些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目前,我国已有13个省区在午间光伏大发时段执行低谷/深谷电价政策,通过合理安排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污水处理厂能够有效降低电力成本。
除了储能技术和多能互补系统,污水处理厂还在积极探索其他能源优化措施。例如,通过厌氧消化技术将污泥转化为生物气体,进而用于发电或供热;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直接将有机物转化为电能;采用高级氧化工艺在处理污染物的同时回收能量等。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能源自给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污水处理厂有望从传统的能源消耗者转变为能源生产者,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