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文: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企业该如何应对?
国家卫健委发文: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企业该如何应对?
2024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2024〕32号),明确提出要推动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这一政策的出台,凸显了职业健康管理在保障劳动者健康、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职业健康管理领域,ISO 45001标准作为全球首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为企业提供了科学、系统的管理框架。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组织,旨在防范健康疾病和工伤,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其核心内容包括:
- 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 领导作用:强调最高管理层的承诺和参与,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提高其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 持续改进:通过定期审核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仍存在职业健康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以下四个案例揭示了当前职业健康管理中的一些典型问题:
外委员工防护缺失:某企业将存在粉尘危害的打磨作业外包给不具备防护条件的个人,未履行告知义务,未提供防护用品,最终导致外包人员患职业性矽肺。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不当:某化工厂发生间二硝基苯泄露事故,企业未及时送医并报告相关部门,导致员工中毒加重。
岗前检查流于形式:某企业未按规定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未能及时发现员工的职业禁忌,导致其健康受损。
定期检测不规范:某企业未在高温季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掩盖了工作环境的真实风险,最终导致员工因热射病死亡。
这些案例暴露出企业在职业健康管理中存在诸多漏洞,如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护措施不完善、应急处置不及时等。为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确保各项管理要求落实到位。
加强培训教育: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和能力。
规范健康检查: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包括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强化应急处置: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事故处置能力。
推进体系认证:积极推行ISO 45001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管理水平。
职业健康管理关乎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企业应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国际标准为指引,不断完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