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三七种植指南:从零开始变专家
藤三七种植指南:从零开始变专家
藤三七,又名洋落葵、川七,是一种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的多年生蔓生植物。其叶片和嫩梢不仅口感滑润,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具有补肾强腰、散瘀消肿等功效。藤三七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病虫害少,非常适合家庭种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藤三七的种植技术,让您轻松掌握从育苗到采收的全过程。
生长环境要求
藤三七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要获得优质高产,仍需满足以下条件:
温度
藤三七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根系和地下块茎适宜生长的地温为20~22℃。它耐低温能力较强,能忍耐0℃以上的低温,但霜冻会受害,在-2℃以下的气温地上部分会冻死,但翌年地下部块茎或珠芽可萌发出新株。在35℃以上的高温下,病害严重,生长不良。
光照
藤三七喜光但怕强光,在阴天光照弱时植株生长不健壮,但光照条件太强时,生长速度慢,产品纤维增多,品质差。在炎热的夏季,需要用遮阳网遮阴,遮挡 60% 的光照,以抑制花芽分化,促进营养生长,增加产量。但要注意通风,以免植株萎蔫。
水分
藤三七对水分的适应性很强,它既非常耐旱,也非常耐涝。根据气候来调节浇水,雨季时少浇,干旱时则多补充。在生长期间需要蒸发大量的水分,就需要吸收更多的水,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土壤
藤三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应选择透气性良好的沙壤土和壤土栽培较为适宜。需肥量较多,以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若氮肥施用过多会造成品质差和易感染病虫害。
种植技术要点
育苗方法
藤三七主要采用无性繁殖,可采用枝条、珠芽或地下块茎扦插繁殖。扦插株距10厘米,插后5-7天即可出根,20-30天便可成苗。适宜搭架栽培,也可爬地栽培或盆栽,通常采用基质栽培。
扦插繁殖:春季新枝萌芽后,剪取健壮枝条,每段长约15厘米,带有2~3个节位。插入准备好的苗床中,保持湿润,约20天可生根成苗。
珠芽繁殖:从成长植株的叶腋摘取珠芽或茎基部的珠芽团,直接种于本圃,或利用育苗盆育苗,约3周左右即可成苗。
定植管理
定植时间:露地栽培定植期为4月中下旬,保护地栽培可提前至3月。
株行距:株行距为30×60厘米,每667平方米3000株。
基肥施用:定植前,先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3000公斤有机肥,加30公斤过磷酸钙,然后深耕,耙平,做成平畦。
田间管理
搭架:藤三七的蔓细长,分枝力强,需搭架栽培,使植株均匀分布,增加空间利用率和受光面积。
肥水管理:在藤三七生长期间,要注意肥水管理,平时要注意浇水保湿,多雨时要及时排涝。每次采摘后,须追一次肥,500公斤/667平方米人粪尿或10公斤/667平方米尿素,这样可促发新梢和促进叶片肥大。
病虫害防治:
- 主要病害:落葵蛇眼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防治。
- 主要虫害:椿象、斜纹夜蛾等,可用2.5%敌杀死乳油4000-60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防治。
采收与利用
藤三七的采收期较长,春、秋、冬三季均可采收。采收器官为嫩叶或嫩梢,生长前期15~20天采收一次,中、后期10~15天采收一次。采收时要选择茎粗叶大、色泽鲜绿、无病虫害的茎叶,用剪刀剪下,放入塑料袋中,并贴上标签。采收后要及时清洗、晾干或烘干 。
藤三七的食用方法多样,可凉拌、炒食、做汤,也可作为涮火锅的原料。其嫩滑爽口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餐桌上的健康佳肴。
结语
藤三七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保健蔬菜,不仅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而且栽培管理简单,病虫害少,是家庭种植的理想选择。通过掌握其生长环境要求和关键种植技术,您也能在自家菜园里成功种植藤三七,享受收获的喜悦和健康饮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