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里的年夜饭:从脍鱼到五辛盘,品味千年前的美食盛宴
宋词里的年夜饭:从脍鱼到五辛盘,品味千年前的美食盛宴
“身闲身健是生涯,何况好年华。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这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朝中措》中描绘的闲适生活场景,其中“饱吃红莲香饭”一句展现了宋代饮食文化的精致。在宋词中,类似的美食描写比比皆是,它们不仅记录了宋代的饮食文化,更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宋代的年夜饭,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自然少不了各种美味佳肴。从《东京梦华录》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一窥宋代年夜饭的盛况:“居室华灯皆燃,举家围坐,长者上首,男女分左右,频举杯觞。”这样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宋朝,感受那份热闹与温馨。
宋代年夜饭的餐桌上,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脍鱼。脍鱼是取三五斤的新鲜鲤鱼或鲈鱼,去鳞取脊肉,锋刀切薄片摆盘,佐以清酱、韭花、椒盐、陈醋,麻辣微酸、鲜嫩爽口。脍鱼不但是百姓年夜饭的主打菜,也是宫廷的御膳佳肴。南宋史家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了“鱼鳔二色脍”“ 红丝水晶脍”“ 鲜虾蹄子脍”等鱼脍御膳30多种。
除了脍鱼,五辛盘也是宋代年夜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冷盘。五辛盘,又称辛盘、春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荆楚岁时记》记载,这五种蔬菜分别是大蒜、小蒜、韭菜、芸苔(油菜)和胡荽(香菜)。吃“五辛”,迎新春,用的是“辛”与“新”的谐音,寓意辞旧迎新。同时,五辛盘还有预防感冒的功效,因为元日之际,寒尽春来,正是容易感冒的时候。
年夜饭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肉。在宋代,牛是重要的农耕工具,因此百姓的主要肉食是羊肉和猪肉。临近过年,集市上还会出现各种野味,如熊、虎、鹿、狐狸、孔雀肉等。其中,扣肉是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制作扣肉需要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煮至半熟后炸成金黄,再切成薄片,用酱、醋、豆豉、桂皮、葱蒜等腌制,最后蒸透后扣在盘中,鲜亮圆润,香气四溢。
江浙皖一带的年夜饭还有一道特色菜:蟹酿橙。南宋美食家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这道菜的制作方法:“元旦必食蟹酿橙、用黄熟大橙,截顶剜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覆之。入小甑,酒醋水蒸熟,香而鲜。”
宋代年夜饭的餐桌上,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宋代人主要饮用米酒,用麦稻酿制,也有加入植物、果蔬的“葡萄醅”“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其中,椒柏酒和屠苏酒是元日主要的饮品。椒柏酒是用花椒和柏叶浸制的酒,有浓郁的辛辣味,能让人神清气爽。屠苏酒则是一种辟邪防病的酒,据传源自一位住在草庵中的高人所传授的药方。
夜宵方面,宋代人会准备各种果实,其中最著名的是胶牙饧。胶牙饧是一种用麦芽或谷芽与诸米熬成的软糖,南朝时期就有元旦食胶牙饧的风俗。到了宋代,胶牙饧还成为除夕夜祭祀祖先的供奉之物。吃胶牙饧的目的,是强健牙齿、稳固家业,也象征着家族的兴盛。
在这些美食中,最能体现宋代饮食文化特色的当属五辛盘。五辛盘不仅是一道简单的凉菜,更凝结了宋代人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它既体现了古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这种将饮食与文化完美融合的理念,正是宋代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
宋代的年夜饭,不仅是一顿简单的晚餐,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它展现了宋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些美食和习俗,穿越千年,依然影响着今天的我们。当我们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着美味佳肴,举杯共庆新年时,不妨想起那些曾在宋词中被深情描绘的美食,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