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铁新城:清洁能源应用的创新实践
苏州高铁新城:清洁能源应用的创新实践
近日,苏州高铁新城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光储充检放一体化示范站正式启用。这个集光伏发电、分布式储能、充电站与V2G车网互动于一体的示范站,不仅体现了“光、储、充”新能源发展理念,更标志着高铁新城在清洁能源应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高铁新城: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高铁新城,顾名思义,是依托高铁枢纽发展起来的城市新区。它通常位于高铁站周边,借助高铁带来的交通便利,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高铁新城的规划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 区位优势:位于高铁枢纽周边,交通便捷
- 功能复合:集金融、总部经济、文旅、生活配套于一体
- 智慧化发展:广泛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 绿色生态:强调低碳环保,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苏州高铁新城的清洁能源实践
作为江苏省首批“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苏州高铁新城在清洁能源应用方面走在了前列。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
光储充检放一体化示范站
示范站一期建设3台双枪充电桩,可同时为6台新能源电车提供充电服务。户外分布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通过储能协同优化运行,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同时具备“检”“放”功能,即在充电时检测动力电池、向电网反向补电的功能,实现绿电消纳、多能融合、车网互动,响应虚拟电厂,加速零碳交通进程。
区域能源站集中供能系统
启动区能源站作为1号能源站,可为近100万平方米的建筑提供集中供冷供暖服务。能源设备和管道布置仅占用15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不到4个篮球场大。这种高度集约化的能源系统替代了几百万台空调和采暖设备,极大提升了土地和空间利用效率。
智慧建造和绿色建筑
在慧意街管廊工程项目上,一套“天幕”系统采用防尘、防火、耐久性材料,由混凝土冠梁、支撑钢结构、轨道、防尘网等6个子单元构成,可以对施工现场扬尘达到良好管控效果。在1.58公里的管廊内将给水、再生水、电力、通信、能源等预留管道布置在双舱中,有效串联周边地块,减少未来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实现清洁能源梦想的路径
苏州高铁新城在推进清洁能源应用方面,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
- 智慧能源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能源使用效率
- 绿色建筑推广:大力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碳建筑
- 低碳交通体系:探索智能车联网应用场景,促进低碳出行
- 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数字金融、智能车联网等绿色产业
展望未来
苏州高铁新城的实践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规划,高铁新城完全有能力实现清洁能源梦想。预计到“十四五”末,苏州高铁新城将建设超20座能源站,总供能建筑面积约1800万平方米,每年减少用电量1.4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万吨,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高铁新城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更将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先行示范区。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高铁新城将更加智慧、更加绿色、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