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创:让好家风陪伴孩子成长
家校共创:让好家风陪伴孩子成长
“家校共创 清风润家”项目自2016年在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小学启动以来,已成功吸引2000多个家庭参与,初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风建设体系。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品德教育,还有效改善了家庭氛围,促进了亲子关系,成为家校合作推动家风建设的典范。
项目背景与目标
项目发起源于学校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毓英中心小学校长洪良清表示,教师们经常接到家长的“私信”,反映同样的道理家长说不如老师说有效。基于此,学校决定将家风建设纳入教育体系,通过系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共同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
系统性的家风教育体系
项目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递进式的家风教育课程:
- 一年级:亲子共同寻找、确定家训,通过家族宗祠警句、古诗楹联等方式初步定家风。
- 二年级:组织家风家训书写展示活动,将家训制作成匾额、对联悬挂于家中显眼位置。
- 三年级:开展家风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对家风的理解和身边的家风故事。
- 四年级:举办家风论坛,邀请家长参与讨论,深化对家风的认识。
- 五年级:开展家风家训征文比赛,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家风内涵。
- 六年级:在实践中完善家训,最终确立适合家庭特点的家风家训。
创新性的家校互动模式
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平台,每学年组织“家风第一课”,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的主题培训,定期邀请家风家教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家长授课。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家风家训”展播专栏,至今已展播36期81人次的优秀作品,并在《晋江经济报》开辟专栏展示成果。
显著的教育成效
家风培养的效果在学生日常行为中得到充分体现。例如,首批参与家风共建的家庭中,陈世雄家庭制定了“孝、诚、善、博”的家训。其子陈奕博在小学阶段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如吃饭时让奶奶先吃、不独享喜欢的东西等孝顺行为,这些品质在同龄人中颇为难得。
社会影响与推广价值
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已引起广泛关注。金井镇纪委时刻关注并指导项目推进,下一步计划将家风建设推广至镇域内其他9所小学,并做好幼小、初小阶段的家风教育衔接工作。泉州市纪委监委也已将廉洁家风建设作为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持续推动优良家风、廉洁文化进校园、进家庭、进社会。
未来展望
“家校共创 清风润家”项目将继续深化家校合作机制,探索更多元的教育形式,致力于让好家风陪伴每一个孩子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优良品德的接班人。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家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更为推进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