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多重用药:如何避免不良反应?
老年人多重用药:如何避免不良反应?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多重用药现象日益普遍,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问题也日益突出。据统计,美国57-85岁老年人中29%使用≥5种处方药,75-85岁年龄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6%。欧洲8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用药≥6种,而我国老年人平均用药9种,80岁以上老年人多重用药比例达64.8%。
多重用药之所以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主要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两类:药效学相互作用和药动学相互作用。前者指一个药物改变组织对另一药物的敏感性或反应,后者则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过程。这些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效果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以下三个临床案例生动地展示了药物相互作用的危害:
一位83岁女性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长期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多种药物。入院后加用辛伐他汀分散片,同时使用伏立康唑胶囊抗感染。20天后出现乏力、纳差、小腿酸痛等症状,检查发现肌酸激酶(CK)升高7倍,肌红蛋白(MyO)升高40倍。经药学会诊,确认是伏立康唑与辛伐他汀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一位87岁女性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既往有脑梗死后遗症、冠心病等病史,长期服用丙戊酸钠、普伐他汀等多种药物。因感染使用美罗培南后出现癫痫发作,检查发现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从60.79 mg/L降至7.33 mg/L。调整抗生素后,血药浓度逐渐恢复正常,癫痫未再发作。
一位63岁男性患者因胸闷、气短入院,既往有高血脂、反流性食管炎等病史。入院后使用华法林片抗凝,同时使用头孢唑肟钠抗感染。加药后INR值异常升高,最高达4.77。经药学会诊,确认是头孢类抗生素与华法林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为避免不良反应,医生和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草药和营养补充剂。
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和剂量,选择安全范围大的药物。
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和临床体征,特别是肝肾功能指标。
加强患者用药教育,提高用药依从性。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包括医生、药师、护士等,共同制定和调整用药方案。
老年人多重用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提高治疗效果,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