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春节值班经历③丨病房守岁or回家团圆,你今年咋过的年?
难忘春节值班经历③丨病房守岁or回家团圆,你今年咋过的年?
春节期间的值班经历,对于每一位医疗工作者而言,都是一段难忘的记忆。那些忙碌而充实的夜晚,那些与患者共同度过的特殊时刻,不仅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更凝聚了对生命、对职业的深刻感悟。2025年新春佳节之际,《医师报》面向全体医务人员发起了“想把我讲给你听|不一样的年味,难忘的春节值班经历”主题征集活动,展现春节期间医疗战线上那些不为人知的感人瞬间,传递温暖与希望,弘扬社会正能量,共享那份特别的记忆。
风霜无惧 安然前行
作者: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原主任 宗建平
又一年除夕,满街浓浓的年味。阳光肆意地洒下来,街头巷尾自顾自空旷。总会在这个时候诧异,春节到底有什么魔力,一朝一夕之间,这个拥挤的城市能变成当下闲散寂寥的模样。
每年此时,都会有很多关于童年的追忆。对于越来越淡的年味,原来一直说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今年有了一个新说法,源自人们越来越随意的生活方式。无论什么缘由,在一群人眼里,这些年味的失去源自一个选择。
到了一定的年纪,人的心性在不知不觉中变了。
我原以为,急诊人是有铁一样坚硬的心的,且它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坚硬。在无数个鲜血淋漓、惊怖揪心、扼腕痛心、委屈无助的场景里,急诊医师这个称呼教会你视若无睹地抢救、抢救。时间由不得你有一刻的分心去动容,生命更由不得你有一丝的瞬间去感慨。急诊通明的灯火下,日复一日,必然有了铁汉般的毅力,只有这样才能扛得起无常生命、冷暖尘世的淬火。
只是,这个职业锻造我的同时也改变了我。在我一如既往的严厉里,多了一些女子的柔情,这个柔情会在某些时候肆意泛滥。当娇弱的护士面对或血腥或污秽的患者全然不顾一拥而上;当口干舌燥的医生在喧闹的急诊科里沉默地面对各种指责而专心抢救;当明知希望渺茫整个团队毅然决然不放弃;当家属选择毫无防备地信任、期待……
医务人员不是神,却被冠之神一样的期望。当期望落空,谁能想起他们曾那样不顾一切、忘记自己。忘记自己在父母手里怎样被呵护;忘记自己背负的莫名的委屈无助;忘记生命面前还有许多无法跨越的鸿沟;忘记自己其实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
这几天网上出现了一个段子。医务人员的口号是: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字宙不重启,宝宝不休息!风里、雨里、雾里、霾里,我们在等你。医务人员没有四季,永远只有两季:人民生病就是旺季,人民健康就是淡季。
我读完哈哈一笑,继而眼角湿润。
医路深远、风霜渐浓。还好,前前后后,有一样不忘初心、安然前行的你。
在医院过年 心安!
作者: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胸外科 赵云鹏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没能回老家过年了。尽管胸外科手术大多是限期手术,可在过年之前还是能够体会到,对患者和家属而言,在不解决病痛的情况下,团圆亦不会有幸福感。如能按规范与流程完成手术,切除肿瘤,在医院过年也是心安。
每每这时,医者的心里还是有些许失落,春节假期的团圆或旅行计划又要泡汤,这样的失落,从心尖划过,从眼眉划过,从嘴角划过,像流星转瞬即逝,最后却是温暖而坚定的回答:“办住院吧,我们春节也在!”
对于肺微创手术的患者,我们充分发挥医院MDT团队的力量,从高效迅捷的术前准备,到tubeless无管化微创手术的精准实施,再到术后康复团队与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术后2小时下床、饮水、进食,术后1~2天即可拔管出院,患者及家属连竖大拇指:“感谢医生,没想到恢复这么顺利,还能回家团圆!”
而对于临近春节才完成的食管癌微创手术,尤其是高龄的患者,家人的祈盼与希望变地愈加真切与复杂,一方面希望老人能够尽快康复,争取回家团聚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担心操之过急,影响医护决策与照料,反而带来负面影响。今年春节,我们病房里就有这样两位病患,接受手术的老人及陪床的老伴已至古稀之年,他们盼望着手术的成功,盼望着恢复的顺利,盼望着家人的团圆,也盼望着中国年特有的年味。这时,恰恰是在医院,在病房,在守护生命与健康的最后一道关卡,能够带给他们足够的安慰与保障。我们斩钉截铁地说:“您放心,安心在这里恢复,春节我们不回家,在这儿陪您!”
就这样,我们看到了老人们欣慰的笑容。除夕翩然而至,医疗与护理团队早上准点到达挂着红灯笼、贴着福字的病房,在相互问候与寒暄里开始了查房工作。机器人辅助贲门癌术后的高龄患者,刚从外科ICU转回普通病房,房颤得到了有效控制,咳嗽排痰日渐规律,下床活动愈加自如,精神状态显著改善,拱手道:“过年好!感谢你们的照顾!”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术后的老年患者,仍需每日规律换药,我们轻松交流着前一天肠内营养的调整与夜间休息情况,鼓励与安慰着病患及老伴:“不用担心,很快就会痊愈!”
即便是春节假期,我们依然坚持一天至少两次查房。下午查房时,我们见到老人的家人们也陆续来到了病房,他们都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并表达感激,我突然理解,对他们而言,这就是最好的团圆!而我们医者,也心甘情愿用我们平凡的努力,为这伟大的团圆而奉献、努力!
春节回家看看父母聊聊天吧
作者:四川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 郑阳春
外科医生最亏欠的是家人,能弥补的尽量弥补,不能弥补的也尽量多一些陪伴!
临近除夕,过年的意味越来越浓。街两边挂起了红灯笼,小区里到处装饰上了霓虹灯带,单位的停车场车位越来越空,医院的电梯也没有了往常那般的拥挤。
我们科室择期手术基本已经不再安排,需要做手术的患者不那么着急的都统一安排到节后再入院,在院的患者也紧锣密鼓地筹划着尽量安排节前出院。手术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清闲时刻。
是该歇歇了!年头忙到年尾,即使是机器也该熄熄火,打打油,做做保养了。
外科工作的特点是高强度、高风险,而且团队合作性很强。一台中小手术通常需要两到三个人,如果是大一点的手术或是腔镜手术至少三个人起步。各级医院的设置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一个医疗组也只有三个人左右——如果是三个人的外科医疗组,一旦一个人休假,稍有难度的常规手术就没法开展。所以,外科医生大多无法休假,特别是带组的组长,往往全年无休。
今年春节,我提前十来天就开始做准备工作,稍微复杂的手术能挪到节后的尽量挪到节后,病情允许能暂时不收的患者尽量暂时不收。
这么做,一方面为了休假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从患者的安全和心理角度考虑。复杂的手术往往风险大,春节期间各科室只有值班医生留守,医疗力量薄弱,如果患者出了并发症,需要摇人不太好摇,需要会诊更是不太好办,患者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大假前不做大手术,本质也是从医疗安全的方面着想!
国人都有很浓的春节情怀,过年时谁不想回家跟亲人团聚,谁想留在冷冷清清的病房守岁?所以,让患者春节前出院,或者让患者春节后再来做手术,也是为了照顾患者的情感需求。
外科医生最亏欠的是家人,能弥补的尽量弥补,不能弥补的也尽量多一些陪伴!回家看看父母吧。人到中年的外科医生,父母也已迈入老年人的行列,多尽尽孝心、多圆圆心愿,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下次、下回,有些事情错过了没有机会弥补,有些人错过了就再也看不到!外科医生,该封刀的当机立断封刀,手术永远做不完,多做一台手术绩效不一定增加,少做一台手术小伙伴们也不会怪你。当然,有心封刀却封不住的也别怨天尤人,踏入临床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奉献多于回报的职业,一切顺其自然,外科工作能预料到的本是少数,预料不到的才是常态!
愿所有朋友都能过一个平静、祥和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