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赤坎老街新规划:打造城市活态博物馆
湛江赤坎老街新规划:打造城市活态博物馆
近日,湛江城市更新局发布了《赤坎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更新规划与城市设计(草案)》,计划将有着千年历史的赤坎老街打造成一座开放式的城市活态博物馆。这一规划不仅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展现了湛江在城市更新中的创新思维。
千年商埠的历史积淀
赤坎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商埠已开始逐步形成。到了1941年至1943年,这里更是成为中国大陆唯一未沦陷的对外通商口岸,拥有超过两千家商号,盛极一时。如今的赤坎老街仍保存着静园、陈明仁将军纪念馆、广州湾历史民俗馆等历史建筑,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新规划的四大亮点
根据规划草案,此次更新计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保护街区整体历史环境:强调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全景呈现古商埠地区的历史文脉。规划范围东至民生路、和平路,西至九二一路,南至创业路、南京路、中华路,北至大众路、和平路,总面积达34.37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约14.7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19.5公顷。
引入文创产业:以用促保、保用结合,提升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程度。计划引入以文创为主的产业,将街区重塑为一个多元化、能满足各类人群当代生活品质的有机共生活力社区。
功能定位:将街区定位为“城市文化客厅、古埠共生家园”,功能涵盖湛江传统文化的展示交流与传习体验、人文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创意设计和居住。
更新规划:区域层面通过三大片区、七大功能区和两条文化轴带,重构生活场所和文化、产业空间,体现湛江城市“新文化”“老市井”两大主题。街区内通过“六坊四区五节点”的文化主题功能更新单元和“三纵三横六街巷”的旅游主题游览路径,采用分期分单元的模式,逐步推进历史街区内部的渐进式更新。
打造活态博物馆的意义与挑战
将赤坎老街打造成城市活态博物馆,不仅是为了保护历史建筑,更是为了传承和展示湛江独特的文化记忆。通过引入文创产业和现代功能,可以让这些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然而,这一规划也面临不少挑战。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满足现代功能需求?如何平衡商业开发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如何确保规划能够真正落地实施?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后续工作中仔细考量和解决。
未来展望
随着赤坎区首善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这一规划有望加速推进。作为湛江市直属国有独资企业,首善集团将承担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责任,为赤坎老街的更新改造提供有力支持。
可以预见,未来的赤坎老街将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展示、创意产业孵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它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湛江千年商埠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