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交通70年:从“长鼻子”到“地铁之城”
成都交通70年:从“长鼻子”到“地铁之城”
2024年12月31日,成都轨道交通线网单日客运量达到832.18万人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这个数字背后,是成都公共交通70年来的巨大变迁。
从“长鼻子”到“地铁之城”
1952年7月1日,成都第一辆公交车从盐市口发往梁家巷,开启了成都公共交通的新篇章。当时的公交车是由旧货车改造而成的“长鼻子”车,全木结构,只能容纳几十名乘客。
1962年元旦,成都开设了无轨电车线路,一条从火车北站到盐市口,一条从九眼桥到通惠门。这台“吃电的机器”,因为头顶有两条大辫子,被老成都人亲切地称为“大辫子车”。
2010年9月27日,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开通运营,标志着成都正式迈入“地铁时代”。这是中国西部首条运营地铁线,开启了成都公共交通的新纪元。
公交车的“变形记”
从最初的“长鼻子”公交车到双层公交,再到新能源公交车,成都的公交车经历了多次“变身”。
2006年,成都首次引入双层公交车,成为当时成都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虽然只运行了两年,但给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7年,智能IC卡应运而生,2008年实现刷卡5折、2小时免费换乘。2013年,二环高架快速公交开通,K1、K2线路的无红绿灯专属车道,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
如今的成都公交车,不仅有新能源公交车,还有各种特色主题公交车,如火锅巴士、戏剧巴士等,让出行变得更加有趣。
地铁的“加速度”
成都地铁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从2010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开通,到2023年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成都地铁用短短13年时间,完成了许多城市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目前,成都地铁运营14条线路,总里程558公里,日均客运量430.62万人次。2024年4月30日,成都轨道交通单日客运量更是达到808.21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成都地铁的建设速度也令人惊叹。从最初的单线运营,到现在的网络化运营,成都地铁每年都在刷新自己的纪录。预计到2027年,运营里程将突破900公里,远期规划更是达到36条线路、1666公里规模。
从“交通基本靠走”到“半小时火速出省”
成都公共交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市民的出行方式,更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格局。
在没有地铁的时代,成都人交通全靠走,通信全靠吼。那时候,公交车花样有点多,国营公交车和私人承包的中巴公交车。说来也是回忆满满,那时的公交车不像现在有统一的外形,没有精准的发车时间和GPS定位,但只要坐上以绿皮车和大宝小宝为首的国营公交车,从北门客运站到城中心耍上两圈,就可以称得上时髦的事情了。
随着地铁和快速公交的开通,成都的交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通勤空间半径从原来的几公里扩张到30公里,轨道800米覆盖交通比重位居全国第二。地铁线路的延伸推动了城市边界的扩张,自2010年1号线开通以来,成都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超过1倍。
如今的成都,已经从一个“巴掌大”的城市,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地铁之城”。从市中心到郊区,从机场到火车站,地铁和公交车无缝衔接,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未来可期
成都公共交通的发展还在继续。预计到2027年,地铁运营里程将突破900公里,远期规划更是达到36条线路、1666公里规模。同时,成都还在大力发展有轨电车、智轨等新型公共交通工具,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
从1952年的“长鼻子”公交车,到2010年的第一条地铁,再到2024年日均800多万的地铁客运量,成都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也记录了市民生活的点滴。未来,成都的公共交通还将继续发展,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