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主持人与斯坦福教授:如何科学改善睡眠质量?
BBC主持人与斯坦福教授:如何科学改善睡眠质量?
“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每天为睡眠所困,这包括入睡困难、或即使睡着了但又经常醒来。”这是BBC科学节目主持人迈克尔·莫斯利医生给出的数据。如果你也在为睡眠问题困扰,不妨来看看这些来自权威专家的科学建议。
从生理机制到实践方法:专家解读科学入睡之道
一、放慢呼吸:调节大脑的“唤醒开关”
迈克尔·莫斯利医生推荐了一种简单的呼吸法——4-2-4呼吸法:吸气时数到四,屏住呼吸数到二,然后呼气时再数到四。这种方法可以调节大脑深处的蓝斑核,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帮助放松身心,更容易入睡。
二、利用自然光:调整身体生物钟
早晨的光线对调整生物钟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光线照射到眼睛后,会激发感受器向大脑发送信号,停止褪黑激素的产生,向身体发出新的一天开始的信号。因此,每天在固定时间起床并接触晨光,可以帮助调整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
三、床只用来睡觉:建立条件反射
如果躺在床上难以入睡,最好的办法就是起床,做一些其他事情,直到感到真正困倦再上床。这种方法叫做刺激控制法,其目的是让大脑重新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联系,打破失眠的恶性循环。
四、先热后凉:创造睡眠信号
上床前洗个热水澡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研究表明,这样做能让人入睡速度提高36%,睡眠质量也更好。热水澡能促进身体散热,降低核心体温,发出睡眠信号。如果条件不允许,使用热水袋或穿睡袜也能达到类似效果。
五、倾听身体的声音:不要过分纠结睡眠时间
成年人每晚需要7-9小时的睡眠,但这个数字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倾听身体的需求,而不是过分纠结于具体的睡眠时间。如果发现自己在白天容易打瞌睡,那就说明需要更多的睡眠。
睡眠习惯的可塑性:从“夜猫子”到“早起鸟”的转变
斯坦福大学睡眠医学教授拉斐尔·佩拉约指出,虽然我们有早起或晚起的遗传倾向,但这种倾向并非不可改变。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任何人都可以学会早起。
1. 选择理想的起床时间
确定一个固定的起床时间,而不是试图控制入睡时间。因为大脑会试图预测黎明和黄昏,所以锁定起床时间比强迫睡眠时间更容易。
2. 合理安排就寝时间
根据所需的睡眠时长(7-9小时)反推就寝时间。避免在就寝时间前长时间躺在床上,否则会影响睡眠质量。
3. 避免打盹
短暂的打盹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睡眠模式。如果需要,可以选择散步等轻度活动来替代打盹。
4. 找到早起的动力
为自己设定一些早起后可以做的有趣活动,比如户外运动、阅读或游戏,以此作为早起的动力。
5. 不要过分焦虑
偶尔的夜间醒来是正常的,不要为此感到焦虑。重要的是保持放松的心态,避免过度关注睡眠问题。
6. 持之以恒
改变睡眠习惯需要至少六周的时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
六大睡眠改善步骤:从生活细节入手
妙佑医疗国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睡眠质量:
- 保持规律:每天定时睡觉和起床,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 注意饮食:避免在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不要在太饿或太饱的情况下就寝。
- 营造宁静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洗澡或冥想。
- 限制白天小睡:避免长时间午睡,特别是下午晚些时候。
- 增加身体活动: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促进睡眠,但避免在睡前剧烈运动。
- 消除顾虑:通过记录、冥想等方式处理睡前的焦虑和担忧。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从调整生活习惯到改变思维方式,这些科学的睡眠建议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睡眠,改善睡眠质量。如果你正在为睡眠问题困扰,不妨尝试这些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