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银针—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银针—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银针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不仅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制作工艺闻名于世,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唐代开始,它就被列为贡茶,其制作技艺和文化传承延续至今。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君山银针茶的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品质特征以及相关的美丽传说。
君山银针是我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茶,始于唐代,清代纳入贡茶。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岛上土壤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为13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
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树木丛生,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山地遍布茶园。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
君山银针茶于清明前三四天开采,以春茶首轮嫩芽制作,且须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经拣选后,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制作工序分杀青、摊凉、初烘、复摊凉、初包、复烘、再包、焙干等8道工序。
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着淡黄色茸毫。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产于湖南岳阳君山银针,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君山茶的美丽传说
君山茶,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远古时代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亲自播种的。
君山银针,是中国唯一一种茶叶能在茶水中竖立而舞的黄茶,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据《名茶掌故》与《湖南茶叶大观》介绍,君山茶还有不少美丽的故事传说,其中之一说:后唐第二个皇帝李嗣源首次上朝,侍臣用君山茶为之泡茶。开水倒进茶杯时,一团白雾袅袅升起,化作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向皇帝点头三次后飞向蓝天。茶杯中的茶叶,渐渐融入茶水中,然后一片片茶叶如银针一样悬空且直立于茶水中,一上一下,犹如白鹤上下起舞,美不胜收。此景此情,令后唐君臣十分惊讶。皇帝询问其故,侍臣说:“这是用君山柳毅井水冲泡黄瓴毛(即银针)之故。白鹤点头飞上青天,预示皇帝洪福齐天;翎毛竖立而舞,表示臣民对皇帝的景仰。”皇帝一听,心中喜悦,当即指定君山黄翎毛(即君山银针)为湘茶贡品。
这一阕词,没有一个茶字,字里行间却包含着无限的茶韵。将君山茶比喻为茶叶仙女和故友,朝思暮想,相思无限,祝福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