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金川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3年,金川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亿元,同比增长13.8%,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第三位,并成功入围“2023年中国西部百强区”。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金川区坚决扛牢打造“四个新标地”使命任务,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四个新标地”擘画发展蓝图
“四个新标地”是金川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涵盖了工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服务业提升和城乡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围绕这一目标,金川区积极推进“五区”建设,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项目管理等措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工业转型: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金川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镍钴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2024年,金川区委区政府制定印发《金川区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聚焦产业链群发展、科技创新、数字化赋能等重点领域。
在产业链群发展方面,金川区重点培育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企业培育工作,将18家中小企业纳入“小升规”培育库,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
科技创新是驱动工业发展的关键力量。金川区通过发挥财政引导激励作用、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等举措,积极培育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截至目前,全区财政科技支出达161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金川区已建成5G基站875座,实现了城区、乡镇和工业园区5G信号全覆盖,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
农业升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金川区位于北纬38度黄金种植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蔬菜种植。近年来,金川区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绿色蔬菜基地建设,高原夏菜已成为当地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
目前,金川区已建成6个高原夏菜基地,种植面积达2.68万亩。其中,金川区万亩绿色“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最具代表性。根据规划,金川区将用2至3年时间,打造涵盖双湾镇所有行政村及宁远堡镇下四分村5万亩核心种植区,辐射带动形成10万亩左右的种植规模。
在技术支撑方面,金川区在双湾镇和宁远堡镇建设了10万亩示范区,完成粪肥还田12.79万吨,打造了13个农业科技示范点片。通过推广增施粪肥+生物有机肥技术模式,不仅提升了蔬菜品质,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服务业发展:稳就业促创业双轮驱动
金川区人社局以完善就业体系、优化服务品质为目标,通过各类招聘活动提供5.2万余个就业岗位。同时,布局10个“零工驿站”,实现两镇六街道全覆盖,打通了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深化劳务协作方面,金川区与临夏县、秦安县、安定区等7个县区签订劳务合作协议,累计开展劳务协作招聘活动及岗位信息推送10余次。通过“点对点”送工入企、送岗入村等多种方式,全力扩大就业规模。截至9月底,已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809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39亿元。
金川区还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2024年共组织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75场次,发布招聘岗位信息4500个,接收2024届实名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666人,实现就业率74.36%。
在政策支持方面,金川区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986.19万元,惠及4186人。通过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城乡融合:打造精致城市新典范
金川区以精致城市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2023年,金川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城乡融合发展学院、数字化高效产业示范园建成运营。同时,新改建城市道路23.5公里、绿道6.3公里,建成城区地下管网和雨排管线58公里,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在乡村振兴方面,金川区创建了省级“和美乡村”2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个,改建老旧农宅503户,完成农村清洁热源改造5968户、能效提升6102户。通过“村居融合”改革,52家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实现带镇带村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0万元。
展望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金川路径
从工业转型升级到农业现代化,从服务业提升到城乡融合发展,金川区正以“四个新标地”为引领,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金川区必将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作用,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