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西葫芦:从“产量第一”到“质量标杆”
平原县西葫芦:从“产量第一”到“质量标杆”
“平原县检验检测中心积极开展2024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截至12月中旬,全县共开展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3500批次,合格率100%。”这是平原县交出的一份令人满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答卷。
作为全国西葫芦产量第一的平原县,不仅在产量上领跑全国,更在质量安全上严把关口,为消费者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创新监管模式,构建安全防线
平原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来,创新探索了“五个监管模式”: “六位一体”农产品监管模式、农资门店星级化管理模式、“六位一体”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回收处理模式、移动动检农检检测创新模式、农产品“1816”一码通智慧监管模式。这些创新举措,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平原县农业农村局对全县各大蔬菜种植基地开展农产品抽检,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对12个乡镇街道上市的蔬菜进行全批次检测,检测合格才能入市销售。同时,平原县蔬菜和水产业发展中心面向村级监管人员、蔬菜生产园区、蔬菜专业合作社及蔬菜种植大户积极开展培训,提高蔬菜安全生产意识和标准化种植的管理水平。
严格检测体系,确保质量安全
平原县各大蔬菜批发市场都配备了先进的检测设备。以德原街道叶庄批发市场为例,该市场占地面积20亩,设施齐全,拥有60吨大型电子地磅1台、20吨电子地磅1台、5吨电子地磅9台、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设备1台、水产品药残留检测设备1台,仓储库房38间,交易摊位50余个。市场以西葫芦为主要交易产品,辐射带动种苗繁育、农资销售、便民餐饮等多个行业,年交易蔬菜8000万公斤,交易额近1亿元。
平原县粮食局采用“公司+协会+农户+科技+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打造超有机食品基地。产品经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检测,药残、化残未检出,5个重金属含量都是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的十分之一以上。
科技赋能农业,提升安全水平
平原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科技力量。比如,德原街道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7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叶庄蔬菜市场全面改造、扩容提升,实现种苗培育、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市场销售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推动蔬菜批发市场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平原县还大力推进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2021年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2125万元,2022年再获得年度中央财政支持1550万元,重点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着力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建设畅通高效、贯通城乡、安全规范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平原县在西葫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努力,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也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平原县将继续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