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切患者说话的桥梁——说话瓣膜
气切患者说话的桥梁——说话瓣膜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为保持危重症患者呼吸道通畅,解除气道梗阻问题,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的重要手术。然而,术后患者常面临无法说话、语言交流障碍、吞咽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幸运的是,说话瓣膜(语音阀)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说话瓣膜是一个单向的通气阀装置,可衔接在气管套管入口处。吸气时瓣膜打开,气流进入气道;呼气时瓣膜自动关闭,气流从气管导管与气管间隙通过声带自口鼻呼出,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喉闭合功能,改善吞咽功能。
说话瓣膜的适应症
- 患者清醒,有恢复语言交流意愿
- 下列疾病有吞咽障碍,气管切开后可考虑佩戴说话瓣膜:
- 神经肌肉疾病
- 脑血管疾病
- 没有明显气管阻塞的双侧声带麻痹等
康复训练方法
呼吸训练
- 腹式呼吸训练
- 训练要领:患者思想集中,肩背放松;先吸后呼,吸鼓呼瘪;吸时经鼻,呼时经口;深吸细呼,不可用力。
- 训练方法:患者处于舒适放松体位,可取卧位、坐位时练习腹式呼吸。一只手放置于前肋骨下方的腹直肌上,体会腹部的运动,吸气时手上升,呼气时手下降。治疗师应指导患者在用鼻缓慢深吸气的同时尽力挺腹,使其鼓起,然后让患者有控制地呼气,将空气缓慢地经口呼出。患者熟练掌握后可配合缩唇呼吸训练。
- 缩唇呼吸训练(吹笛式呼吸训练)
- 训练要领:患者用鼻吸气,缩唇呼气。
- 训练方法:患者处于舒适放松体位,呼气时必须被动放松,并且避免腹肌收缩。患者缓慢地用鼻深吸气后将嘴唇缩起呈吹笛状轻柔地呼出气体,尽量将气呼出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口腔压力,使气体传至末梢气道。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
- 呼吸肌训练(呼吸抗阻训练)
- 如日常练习吹气球、吹纸巾、吹喇叭等。
构音训练
训练患者的口、唇、舌、软腭运动,提高说话的清晰度,比如:指导患者反复张口、鼓腮、抿嘴、舌前伸、左右摆动等。
发音训练
注意教患者发音动作,对音量、音调、语音清晰度、语音的节奏、速度进行锻炼,可配合肢体活动同时进行。语音训练患者可以做唇、舌、下颌的动作后,嘱其尽量长时间保持这些动作,随后做无声的发音动作,最后轻声引出目的音。原则为先发元音,如“a”“i”“u”,然后发辅音,先由双唇音开始如“b”“p”“m”,能发这些音后,将已学会的辅音与元音结合,如ba、pa、ma,熟练掌握以后,就采取元音十辅音十元音的形式继续训练,最后过渡到单词和短句子。
穴位按摩
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使神经纤维兴奋,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增加语言功能区血液灌注,进而起到改善患者语言功能的效果,如按摩百会、通里、风府、廉泉、天突、哑门、风池等穴位。
左图:头顶右图:颈部
参考文献
[1] 郭卿,赵莉莉.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0):1273-1274.
[2] 万桂芳,窦祖林,王辉,等.佩戴说话瓣膜对吞咽障碍患者渗漏和误吸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2,9(11):58-60.
[3]SUITERDM,MCCULLOUGHGH,POWELLPW.Effectsofcuffdeflationandonewaytracheostomyspeakingvalveplacementonswallowphysiology[J].Dysphagia,2003,18(4):284-292.
[4] 方婉娜,王天立等.说话瓣膜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23,7(14)2479-2481.
[5] 马金梅,张艳敏主编,康复护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第105页
[6] 张阳普,宋振华编;夏文广总主编,脑卒中言语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6,第156页
[7] 李金霞,刘洪军,凌燕,王浩,刘桂芹,刘建坤,金芳,崔红霞.穴位按摩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量、自理能力及FMI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08):211-213.
[8]苏阳,石晶晶,明宝红.穴位按摩联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后语言障碍的治疗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2):129-131+135.
本文原文来自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