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舞:从潮汕大地跳向世界的“中华战舞”
英歌舞:从潮汕大地跳向世界的“中华战舞”
2024年央视春晚上,一群身着戏服、头戴盔帽的舞者手持木棒,伴随着激昂的鼓点,跳起了刚劲有力的舞蹈。这便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英歌舞,首次登上春晚舞台便惊艳四座,被网友们称为“最强过年气氛组”。
这股“英歌舞热潮”不仅限于春晚舞台。2024年春节期间,抖音平台上英歌舞相关话题的播放量超过45亿次,从广东潮汕地区的地方民俗,一跃成为全国观众热议的“网红”文化现象。
从地方民俗到“网红”文化
英歌舞为何能在短时间内爆红?这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融合了戏剧、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崇尚英雄、追求正义的精神风貌。
在短视频平台上,英歌舞的表演片段往往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和特效,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舞者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充满力量感的舞姿,以及富有戏剧性的脸谱和服饰,都让观众印象深刻。尤其是“舞蛇者”时迁和举号令旗的公孙胜等经典角色,更是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走出国门,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英歌舞的魅力不仅征服了国内观众,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2024年春节期间,普宁南山英歌队受邀赴英国伦敦参加新春庆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海外观众的热烈掌声。同年5月,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赴泰国演出,在三天的行程中,与泰国当地英歌队开展多场中泰英歌的历史性合演,用英歌搭建起中泰两国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两国民间文化交流。
英歌舞在海外的走红,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成为了连接海内外华人情感的重要纽带。在泰国演出时,当看到现场飘扬的五星红旗,队员们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每个人都爆发出了最佳状态。
创新传承,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英歌舞的传承者们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尝试。以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和揭阳榕城厚洋聚义英歌队为代表的新一代传承者,在英歌舞的传统精髓上大胆创新,让揭阳英歌在表演内容、动作阵法、效果呈现等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张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受到广泛关注。
富美青年英歌队总教练李俊浩在动作编排上融入中华武术元素,将南枝拳、少林拳和太极剑等武术套路与街舞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快板英歌”,节奏可达每分钟140拍以上。而厚洋聚义英歌队则在视觉元素上进行创新,改良头饰材料,采用更绚丽的服饰配色,同时实行队员角色竞争制度,激发团队活力。
商业化浪潮下的文化坚守
随着英歌舞知名度的提升,商业化不可避免地成为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一方面,英歌舞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带动了当地文旅发展,成为揭阳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据统计,2024年揭阳市网络零售额达475.1亿元,同比增长10.6%,英歌舞的走红无疑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如何在商业化浪潮中保持传统文化的纯粹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传承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以贵州蜡染为例,其在商业化初期曾经历过短暂辉煌,但随后因图案缺乏创新、粗制滥造等问题陷入困境。这为英歌舞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英歌舞的传承者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富美青年英歌队和厚洋聚义英歌队在创新的同时,始终坚持保留英歌舞的核心文化内涵。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表演片段,让更多人了解英歌、看懂英歌,但明确表示“商业化和流量并不是我们的目的”。
英歌舞的走红,不仅是潮汕文化的胜利,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这门古老的艺术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优秀的非遗文化,值得被大众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