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梅景传家:吴氏家族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梅景传家:吴氏家族的文化传承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212464027_203478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04699
3.
http://art.people.com.cn/n1/2017/1227/c226026-29731546-7.html
4.
https://www.sohu.com/a/420400494_120819260
5.
http://guoqing.china.com.cn/2023-05/16/content_85335778.htm?f=pad&a=true
6.
https://www.szmuseum.com/Exhibition/TemporaryDetails/a00e9c30-9423-43eb-978f-87a7f227779a?startYear=2017
7.
https://www.szmuseum.com/News/Details/8c74568f-63d4-4daf-a6bd-e990e7a6126c
8.
https://www.msmjkt.com/article/378
9.
http://www.sh-popss.gov.cn/newsInfo.asp?idval=6810

2017年12月16日,一场名为“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的特展在苏州博物馆拉开帷幕。这是继“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之后,苏博推出的又一重磅展览,集中展示了吴大澂、吴湖帆祖孙两代人的收藏精华。

此次展览共展出130件珍贵文物,涵盖青铜器、玉器、书画、碑帖等多个门类,展品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等10家国内外文博机构。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吴氏家族的收藏品味,更折射出清代苏州文人的精神世界。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官员和金石学家。他于同治六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曾任陕甘学政、河东河道总督等职。吴大澂的收藏始于1870年进入翰林院期间,其收藏涉及吉金、古玉、书画、碑帖等多个领域。

在众多收藏中,青铜器和高古玉器最能体现吴大澂的学术追求。他于光绪三年以百金购得周代名器“愙鼎”,并因此自号“愙斋”。愙鼎高23.2厘米,口径19.9厘米,内铸铭文五行二十八字,记载了师眉受王赏赐之事。此鼎在吴大澂去世后一度流散,后由其嗣孙吴湖帆重金购回,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在玉器收藏方面,吴大澂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他收藏的良渚文化玉琮高达26.7厘米,饰有抽象的神人兽面纹,被其认定为所藏古玉琮之最。此外,他还著有《古玉图考》,对古玉的玉质、颜色、形制和功能进行了详尽考证,为后世古玉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吴湖帆(1894-1968),名翼燕,字遹骏,号倩庵,是吴大澂的嗣孙。他生于苏州,后在上海嵩山路生活近半个世纪,其梅景书屋之名源自宋刻《梅花喜神谱》。吴湖帆在继承祖父藏品的基础上,继续四方蒐集书画、碑帖,成为近代著名的书画家、鉴赏家。

梅景书屋的收藏以书画、碑帖为主,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吴氏文物四宝”:宋刻《梅花喜神谱》、宋米芾《多景楼诗帖》、元吴镇《渔父图》、宋拓《梁永阳王敬太妃双志》。这些珍品不仅体现了吴湖帆的收藏品味,更展现了其对家族文化的传承。

吴氏家族的收藏活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当时苏州的文人圈子紧密相连。吴大澂与顾氏、潘氏等苏州名族交往密切,他们通过雅集、互赠藏品等方式,共同推动了江南文化的繁荣发展。

吴大澂的外祖父韩崇是太平天国前苏州著名的绅士代表,而其女婿中包括袁世凯之子、张之洞之子等,这些姻亲关系进一步扩大了吴氏家族的文化影响力。吴大澂本人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还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如参与北方赈灾募捐、重修文庙等,展现了其作为士绅的责任担当。

“梅景传家”展览不仅是对吴氏家族收藏品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明清时期苏州地区文脉延续的重要见证。通过这些珍贵文物,我们得以一窥清代苏州文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感受吴氏家族对江南文化的独特贡献。

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多家文博机构的大力支持,也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正如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所说,这是一场“穿越百年的等待”,让观众得以在文物中追寻历史,在文化传承中感受精神的延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