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董宣:不畏权贵的硬核执法者
强项令董宣:不畏权贵的硬核执法者
公元37年,东汉京都洛阳,一起震惊朝野的案件正在上演。
这天,湖阳公主府内,一名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杀害无辜百姓,却因藏身公主府中而得以逃脱法网。数日后,当公主外出,这名杀人犯竟大摇大摆地坐在公主车驾旁。这一幕恰好被时任洛阳令的董宣看在眼里。
董宣当机立断,带领手下在夏门亭拦截公主车马。他手持利刃,在地上划出警戒线,大声斥责公主包庇罪犯之过。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命令手下将这名杀人犯从车上揪下,就地正法。
这一举动立即引发轩然大波。湖阳公主勃然大怒,直奔皇宫向光武帝刘秀告状。刘秀听闻此事,也勃然大怒,下令将董宣召入宫中,欲以杖刑处死。
然而,就在行刑之际,董宣却请求道:“陛下圣德中兴汉朝,却放纵奴仆杀害良民,将怎样治理天下呢?我不用棍打,请求自杀。”说罢,便以头撞柱,血流满面。
光武帝见状,反而被董宣的刚正不阿所打动,不仅赦免了他的死罪,还赐予他“强项令”的称号,并赏赐三十万钱。董宣却将这笔钱全部分给了手下官吏。
这起事件不仅展现了董宣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品格,也体现了他为官清廉、不贪钱财的高尚情操。事实上,这并非董宣第一次展现其铁面无私的本色。
早在担任北海相期间,他就曾处决了当地豪强公孙丹及其子。公孙丹为建房而杀害无辜之人,并嫁祸他人。董宣查明真相后,依法处决了公孙丹父子。尽管面临报复威胁,他仍坚持正义,最终赢得光武帝的认可。
董宣的刚正不阿不仅体现在执法上,更体现在他的生活作风中。据史书记载,他去世时家中仅剩数斛大麦和一辆破车,连葬礼都难以筹办。光武帝听闻后深感痛惜,追赠其为艾绶大夫,并按大夫礼仪安葬。
董宣的一生诠释了何为“公正廉明”。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品质,也反映了东汉初年吏治的改善和社会秩序的重建。明代还在洛阳为其修建祠堂,以纪念这位铁面无私的清官。
在当今社会,董宣的故事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精神,不仅是古代官员的楷模,更是现代法治社会中每一位执法者应当追求的境界。正如后世所赞颂的那样:“枹鼓不鸣董少平”,董宣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