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保路畅人安,东莞常平交通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
精准施策保路畅人安,东莞常平交通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
交通网络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动脉血管”,也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 开展交通拥堵点治理是2024年常平镇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百千万工程”走向纵深的关键抓手。
今年以来,东莞常平聚焦群众出行“急难愁盼”问题,强化重点点位交通拥堵治理,有效缓解疏导堵点和风险点,不断提升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
“大巡查+勤跟踪”,织密隐患排查网
今年以来,常平创新设立“百千万工程”一线大巡查机制,将交通治理问题作为巡查重点部位,每周整合相关部门(单位)力量,以“四不两直”的形式开展实地大巡查。针对巡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和痛点堵点,现场定方案、建台账,事后由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予以跟踪落实,有效实现隐患排查全覆盖、堵点治理零遗漏、问题整改不松劲。
据统计,今年以来共开展一线大巡查26期,累计发现交通道路领域问题52项,立行立改28项,落实整改中24项。
“总指挥+两张图”,立稳治理风向标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拥堵整治,常平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整合“七大板块”组建综合指挥室,抽调专业力量完善指挥室“四梁八柱”,同时通过警情时间、地点维度等信息,形成警情热力图和事故多发时间高峰图,精准识别事故高发路段和多发时间,梳理出8个突出拥堵点,为信息化、科学化治理提供风向标。
自综合指挥室设立以来,常平高峰期拥堵延时指数同比下降4.46%,全天拥堵延时指数同比下降2.06%;高峰期车速同比提升5.09%,全天平均车速提升2.32%;接报原始交通事故警情和接报原始交通堵塞警情环比分别下降19.73%、50.85%,治理成效逐步显现。
“微改造+精提升”,做好惠民大文章
针对群众关切的非机动车行驶、红绿灯和道路标识设置等细微领域,常平交通运输分局、常平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等职能部门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依托警情热力图和事故多发时间高峰图等科学数据,大力实施道路交通“微改造”工程,多维度、全方位提升镇内交通出行品质。
其中,一方面加强非机动车道建设,增设非机动车道24.3公里,有效实现“机非分离”,不但保障了非机动车行驶路权,还大幅度降低人车混行风险。另一方面对全镇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科学调整信号灯17个,在4个路口增设导向线和9个路口增设提示牌,不断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本文原文来自“常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