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打造汾江科创带: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佛山打造汾江科创带: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5年1月,佛山市禅城区正式发布《汾江科创带概念规划》,标志着这条承载佛山历史记忆的“母亲河”即将迎来新的使命。规划中的汾江科创带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将以“133N”发展结构,构建集知识转化、孵化转化、科技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城央科创区。
“133N”结构引领科技创新
汾江科创带的规划结构独具特色,以“133N”模式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 “一江”引领:以汾江为轴线,串联南北两岸创新资源
- “三芯”驱动:以张槎站、佛山站、佛山大学为核心,形成科技创新引擎
- “三带”支撑:依托季华路、佛山大道、禅西大道,提升科创服务能力
- “N”个特色园区:打造多个主题产业园区,提供多样化产业载体
区域内已聚集332家重点科技企业,高企密度达到8.79家/平方公里,接近深圳水平。同时,这里还拥有1家科研院校、9家重点实验室、3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科创项目落地,产业加速升级
2025年1月,首批11个科技创新项目签约落户禅城,涵盖小试中试平台、产学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项目等,将为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以祖庙街道为例,2024年签约投资总额达102亿元,引进31个亿元以上项目。在汾江科创带的带动下,祖庙街道正加速构建“第一商圈”,做强汾江科创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新高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汾江科创带将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共享大湾区创新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一小时经济圈,还能辐射带动粤西地区产业升级,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然而,与旧金山、纽约、东京等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大而不优”的问题。未来,汾江科创带将致力于构建“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科创生态,推动佛山从“科技产业中心”向“科学发现中心”转型。
展望未来:科技创新引领佛山转型升级
汾江科创带的建设,是佛山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省科学院的科研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佛山正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转化高地,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注入新的动力源泉。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汾江科创带将成为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