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东北红豆杉的秘密守护者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东北红豆杉的秘密守护者
近日,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发现大片东北红豆杉天然群落,这一发现令植物学家们兴奋不已。这片位于长白山腹地的红豆杉群落,不仅规模庞大,结构完整,更展现出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为濒危物种保护带来了新的希望。
东北红豆杉:珍稀濒危的“植物活化石”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old & Zucc.),又名宽叶紫杉、米树、赤柏松,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乔木。这种珍贵的植物可高达20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呈红褐色,枝条平展或斜上直立。其生长习性独特,喜凉爽湿润气候,可耐-30℃以下低温,最适温度为20-25℃,多散生于阴坡或半阴坡的湿润、肥沃的针阔混交林下。
然而,这位森林中的“老寿星”正面临着生存威胁。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东北红豆杉的野生个体数量锐减,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长白山:东北红豆杉的最后避难所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横跨图们江、鸭绿江两大水系,海拔500-2691米,气候冷湿,土壤酸性,为东北红豆杉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保护区采取了一系列科学保护措施:
- 建立以“一山两园三湖”为核心、“十区十园”为骨架的自然保护地格局
- 加强东北红豆杉等珍稀植物的就地保护
- 配套完善科研监测设备
- 保护物种栖息地
“千年古树”见证生态奇迹
最新发现的东北红豆杉群落位于长白山腹地和龙林业有限公司辖区内,海拔约700-1200米,在数百公顷的范围内分布着老、中、青、幼各种树龄的东北红豆杉植株,其中以胸径在10-40厘米的中龄树为主,数量达数千株。尤为珍贵的是,该种群尚存有6株胸径达1米以上,树龄超过千年的古树,而幼龄树和新生苗比例更大,说明该种群尚处于成长期,具有自我更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红豆杉属专家、长春师范大学和辽东学院客座教授张彦文表示,此次在和龙林业公司发现的这片群落,特点比较突出,种群结构非常完整。从千年的古树到幼龄的种苗都很完整,之前发现的东北红豆杉种群大多为老树,幼苗非常少,种群已经进入了衰退期,保护起来也比较困难。此次发现的种群的个体密度比较大,每一亩都有几十棵、上百棵的密度,在保护区的核心地区,比其他的几个种群更有研究价值。
保护成效与未来展望
此次在长白山发现的东北红豆杉种群,对于了解该物种的种质资源现状、探究其濒危机制以及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为珍稀植物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根据《吉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5年)》,到2030年,吉林省将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监测体系及部门协同的管理机制;全面掌握外来物种入侵状况;全面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到2035年,将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实现人与生物多样性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这一发现不仅为东北红豆杉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更为我们展示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在长白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千年古树与新生幼苗共同诉说着生命的延续,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