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开展地震伤急救技能培训,提升职业人员应急救援能力
华西医院开展地震伤急救技能培训,提升职业人员应急救援能力
2018年3月,华西医院急诊科开展了一场为期一周的灾害创伤生命支持培训。此次培训正值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全科室196名护士和规范化培训护士参与其中。培训内容涵盖灾害检伤分类、创伤包扎止血固定、脊柱固定搬运与创伤评估等多个方面,采用小班化教学和情景模拟方式,让参训人员在实践中掌握急救技能。
地震伤急救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救援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培训中,华西医院的导师团队通过理论讲授、角色扮演、分组训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员们深入理解灾害医学护理学的发展,熟练掌握各项创伤急救技术的操作手法与要点。
在灾害认识与检伤分类板块,培训以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了灾害的定义、特征、急救护理技术以及检伤分类方法。学员们通过模拟场景,亲身体验检伤分类操作,加深了对这一关键环节的理解。
止血包扎固定板块则更注重实践操作。学员们互相扮演伤病员和救护者,通过角色互换,不仅掌握了止血、包扎、固定的技巧,还切身感受到了伤病员在被急救过程中的体验,增强了同理心和责任感。
脊柱固定搬运与创伤评估板块则参照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课程规范,让护士们组成急救小队,轮流扮演不同角色,强化团队协作意识,规范实施脊柱固定搬运与创伤评估流程。
职业人员在地震救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指导群众进行自救和互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紧急救助员这一职业的设立,正是为了弥补我国在综合救援人员方面的不足,通过系统培训,培养一批能够在灾害现场实施救援、医疗救护、心理干预的专业人才。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有120多万起灾害发生,造成十几万人死亡,700多万人伤残,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加强地震伤急救培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华西医院这样的专业医疗机构持续开展地震伤急救技能培训,不仅能够提升职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挽救更多生命,还能为我国建立完善的灾害救援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正如一位参训护士所说:“我们用这种方式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展现了华西急诊团队在任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冲锋在前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