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地图里的中国疆域秘密:禹迹图 vs. 一统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地图里的中国疆域秘密:禹迹图 vs. 一统图

引用
人民网
20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2-05/05/content_25916034.htm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291409
3.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291409
4.
https://www.sohu.com/a/204360717_419916
5.
https://www.sohu.com/a/714612437_121124720
6.
https://www.neac.gov.cn/seac/c103391/202307/1166019.shtml
7.
http://www.ditu114.com/ditu/395.html
8.
https://www.processon.com/knowledge/technologyroadmap
9.
https://www.nwmc.cn/culture/article?id=7122&title=%E5%AD%A6%E6%9C%AF%E7%A0%94%E7%A9%B6
10.
https://www.sx.gov.cn/art/2024/4/20/art_1462977_59537358.html
11.
https://www.hainnu.edu.cn/2022/0303/c1619a73094/page.htm
12.
https://www.sx.gov.cn/art/2022/4/20/art_1229354839_59359467.html
13.
https://sxwg.sx.gov.cn/art/2022/5/16/art_1229138318_58943159.html
14.
http://www.ditu114.com/ditu/236.html
15.
http://iqh.ruc.edu.cn/zglsdlyj/lsdl_xsdt/ztsp/091a20c6820b4a7586b5d5cce674da06.htm
1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B8%85%E8%90%AC%E5%B9%B4%E4%B8%80%E7%B5%B1%E5%A4%A9%E4%B8%8B%E5%85%A8%E5%9C%96
17.
https://digitalatlas.asdc.sinica.edu.tw/map_detail.jsp?id=A103000047
18.
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26shi/293489.html
19.
https://m.toutiao.com/article/6944897486637056546/?wid=1664462469002
20.
https://juejin.cn/post/7223679441901518904

在中国古代,地图不仅是地理工具,更是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象征。从北宋时期的《禹迹图》到清代的《一统图》,这些古地图不仅展示了古人对疆域的认知,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01

禹迹图:北宋时期的地理认知

《禹迹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现存两幅石刻图分别保存在西安碑林和镇江焦山碑林,均为南宋时期刻制。图面长约80.5厘米,宽约78.5厘米,描绘了宋朝时期的中国全景。

该图采用"计里画方"的绘制方法,横方七十一,竖方七十三,全图总共有五千一百一十三个边长为1厘米的方格。每方折地百里,换算成比例尺相当于1:500万。图中河流的位置、走向以及海岸轮廓线与现代实测编绘地图非常接近。

"计里画方"是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一种传统的绘图方法,是在地图上按一定的比例关系绘成方格网,并以此来控制地图上各要素的方位和距离。这种制图方法在世界地图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方汉学家李约瑟甚至称《禹迹图》为"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作品"。

02

一统图:清代的疆域观念

与《禹迹图》相比,清代的《一统图》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地理视野。以《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为例,该图绘制于清嘉庆年间,由8条挂幅拼合成,每挂幅原件尺寸132x30厘米,全图尺寸为132x240厘米。

该图涵盖了从朝鲜到帕米尔高原、从黑龙江到南中国海的广大区域,生动地展示了清朝的山河海岸、领土和行政区划。图之四周用文字表述了域外国家,包括日本、印度、俄罗斯和其他西方国家。行政地名注记用阳纹、山川海岛用阴纹,底色为蓝色,各省的边界用虚线标出。

从地图学的角度来看,这幅地图采用了传统的形象画法,未受西方制图方法的影响。虽然存在一些误差和扭曲,如海岸线和河流长度的夸大、台湾岛形状的扭曲等,但作为17世纪中国地图绘制的成果,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03

对比分析:从禹迹到一统

通过对比《禹迹图》和《一统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疆域认知的演变。

  1. 地理范围的扩展:《禹迹图》主要描绘长城以南、横断山以东的区域,而《一统图》则将视野扩展到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活动地带及青藏高原等地区,展现了清朝时期中国疆域的统一和治理。

  2. 制图技术的差异:《禹迹图》采用了科学的"计里画方"方法,比例尺精确,与现代地图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一统图》则沿用了传统的形象画法,虽然细节丰富,但存在一定的误差。

  3. 历史意义的不同:《禹迹图》代表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北宋时期对地理认知的科学态度。《一统图》则更多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政治疆域观念,是国家统一和治理的象征。

04

结语

从《禹迹图》到《一统图》,这些古地图不仅是地理工具,更是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象征。它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展现了古人对疆域的认知,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还能感受到古人对地理认知的不断进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