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价格暴跌至20元:供需失衡下的市场博弈
牛肉价格暴跌至20元:供需失衡下的市场博弈
“最近一两年基本上没吃猪肉,都是(吃)牛肉。”一位重庆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这番话,道出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声。曾经被视为“奢侈品”的牛肉,如今价格暴跌至每斤20多元,让许多消费者实现了“牛肉自由”。
价格暴跌至五年新低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10日,全国牛肉批发市场均价为58.68元/公斤,同比下跌17.5%,创下2018年11月以来新低。在南京一些农贸市场,牛肉价格甚至降至“2字头”,部分商超促销价低至29.9元/公斤。
这场价格暴跌始于2023年,至今已持续两年之久。2023年1月底,全国牛肉批发市场均价曾高达78.58元/公斤,而如今已累计下跌25.32%。这一轮下跌行情之长,在近年来实属罕见。
供需失衡是主因
价格暴跌的背后,是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从供应端来看,前期牛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刺激了肉牛养殖的积极性。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牛肉累计产量达532万吨,同比增长4.52%,各季度产量均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进口牛肉量激增至274万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三分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指出,国外肉牛养殖以草饲为主,成本优势明显,进口白条牛到岸价仅为国内批发价的一半,对国内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需求端则表现疲软。尽管2023年和2024年牛肉需求小幅增长,但仍远不及供应端的增长幅度。餐饮、预制菜等行业转向成本更低的进口冻肉,进一步挤压了国产牛肉的消费空间。
谁在为低价买单?
对消费者而言,低价确实带来了实惠。在南京一家农贸市场,市民胡军华表示:“感觉牛肉降价很多,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在线上平台,国产谷饲料黄牛和澳洲谷饲牛肉的价格更是低至每公斤81元和72.9元。
然而,低价背后也暗藏隐患。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商家为追求利润,存在以次充好、销售病牛等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你老抱怨你买回家的牛肉又老又硬,那没办法,我得赚钱呐。”
对养殖户来说,这场价格暴跌堪称灾难。据统计,2024年11月份出栏一头肉牛平均亏损1600元以上,连续8个月亏损超过1000元,65%以上的养殖场户处于亏损状态。不少养殖户被迫淘汰后备母牛,减少配种繁育,行业正经历一轮产能清退。
未来走势如何?
专家预测,2025年牛肉价格有望迎来温和上涨。虽然短期内,受春节前消费旺季影响,价格上行压力较大,但考虑到产能清退、低价牛肉有望刺激消费等因素,全年价格有望呈现温和偏强态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李俊雅建议,应控制进口量,保护国内畜牧业发展。目前,商务部已启动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这将为国内肉牛产业带来转机。
这场牛肉价格暴跌,既考验着养殖户和商家的应对能力,也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同时,确保生产者能够持续稳定地供应高质量产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