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健林、潘石屹教你如何应对营销号诽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健林、潘石屹教你如何应对营销号诽谤

引用
人民网
12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5-11/26/content_1636367.htm
2.
https://youyunting.blog.caixin.com/archives/202432
3.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1116/c1004-27819613.html
4.
https://m.yicai.com/news/4712400.html
5.
http://www.ce.cn/cysc/sp/info/201512/02/t20151202_7272266.shtml
6.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12-31/doc-ifxneept3454228.shtml
7.
https://m.gelonghui.com/p/261694
8.
https://www.sohu.com/a/307086852_115362
9.
https://finance.sina.cn/chanjing/gsxw/2019-04-10/detail-ihvhiewr4649679.d.html?cre=wappage&mod=r&loc=3&r=9&rfunc=27&tj=none&cref=cj
10.
https://m.hswh.org.cn/wzzx/llyd/jj/2013-05-02/15381.html
11.
https://wumiancaijing.com/NewsDetail/3180858.html
12.
http://m.winshang.com/news545938.html

近日,国家网信办开展网络恶意营销账号专项整治行动,这让人不禁想起几年前两起备受关注的营销号诽谤案件。地产大佬王健林和潘石屹,都曾因营销号的不当言论而对簿公堂,他们的维权经历,为公众提供了应对网络诽谤的宝贵经验。

01

王健林:被冒名发表争议文章

2015年11月,微信公众号“顶尖企业家思维”发布了一篇题为《王健林:淘宝不死,中国不富,活了电商,死了实体,日本孙正义坐收渔翁之利》的文章。这篇文章并非王健林所写,而是营销号为了博取眼球而编造的虚假内容。万达集团迅速做出反应,以侵犯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为由,向北京市法院提起诉讼,并索赔1000万元。

这起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因为涉及商界大佬,更因为它揭示了微信公众号营销号为追求流量而制造谣言的恶劣行为。虽然最终赔偿金额未公开,但该公众号因侵权行为被封停,万达集团通过法律手段成功维护了自身权益。

02

潘石屹:被“风水大师”恶意中伤

2018年11月,微信公众号“神棍局”发布了一篇名为《北京望京SOHO风水大局,互联网“滑铁卢”?》的文章。文章称望京SOHO所在位置“煞气严重”,布局“冲八字”,并列举陌陌、熊猫TV、小蓝单车等企业发展低迷的例子,将望京SOHO描绘成互联网企业的“滑铁卢”。

面对这一无端指责,潘石屹在个人微博上发表声明,指出这是对望京SOHO的恶意抹黑,并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传播迷信的自媒体的管理。望京SOHO方面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神棍网络公司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2019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该文章构成名誉侵权,判令神棍网络公司向望京搜候公司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20余万元。法院认为,文章的标题、语句及结论均会使人对望京SOHO项目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评价,且文章引用的案例片面、武断,具有明显的误导性。

03

维权经验与启示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应对营销号诽谤的经验:

  1. 及时取证:在发现被诽谤后,应立即保存相关证据,包括文章截图、链接等,这些将成为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

  2. 法律途径: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是最有效的途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并赔偿损失。

  3. 平台举报:同时向平台方举报,利用社交媒体或网站的举报功能,提交相关证据,请求平台采取措施。

  4. 专业支持: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身权利及可行的法律措施,必要时可通过法律援助服务获取帮助。

  5. 舆论引导: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澄清事实,引导舆论走向,减少谣言传播。

  6. 持续关注:即使在初步维权成功后,也要持续关注网络动态,防止谣言死灰复燃。

王健林和潘石屹的案例表明,面对营销号的诽谤,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是完全可行的。这不仅能够保护个人或企业的合法权益,还能对其他营销号起到警示作用,推动网络环境的净化。

04

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营销号为了追求流量不惜制造谣言、诽谤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正如王健林和潘石屹的案例所展示的,通过法律手段,我们完全有能力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作为网络使用者,要提高辨别能力,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