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逃港"到"奇迹之城":深圳特区44年发展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逃港"到"奇迹之城":深圳特区44年发展之路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hqrw/html/2014-09/06/content_1498059.htm
2.
https://www.12371.cn/2012/12/13/ARTI1355389369668122_all.shtml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0%83%E6%B8%AF
4.
http://www.gd.gov.cn/zwgk/gongbao/1986/1/content/post_3354605.html
5.
http://www.gd.gov.cn/gdywdt/dsdt/content/post_4483001.html
6.
http://www.locpg.gov.cn/jsdt/2024-10/14/c_1212405024.htm
7.
http://www.ims.sdu.edu.cn/info/1014/10105.htm
8.
http://www.hprc.org.cn/gsyj/yjjg/zggsyjxh_1/gsnhlw_1/d15jgsxsnhlwj/201701/t20170105_4142856.html
9.
https://tjj.sz.gov.cn/ztzl/zt/szjjtqjlylqddjdcj/index.html

1979年5月6日,一场震惊全国的"大逃港"事件在深圳发生。数万名广东民众不顾生命危险,试图偷渡到香港,寻求更好的生活。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当时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困境,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转折点。

01

从"逃港"到"特区":历史性的转变

"大逃港"事件并非偶然。据统计,从19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约有200万至250万中国人偷渡至香港,其中大多数来自广东。逃港者们忍受着饥饿、贫穷和政治压迫,冒着生命危险,试图跨越那条象征着希望的边界。

这一事件深深触动了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汇报后指出:"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这一深刻洞察,成为了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动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重大决策。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拉开了深圳从边陲小镇向现代化国际都市转变的序幕。

02

特区建设:从荒凉到繁华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是在一片荒凉中起步的。当时的深圳,只有一条小街,两旁是低矮的房屋,基础设施极其落后。但正是在这片荒地上,深圳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初期的深圳特区,主要任务是解决就业和稳定边境。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区的战略定位逐渐明确:要成为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的窗口,发挥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作用。

03

创新驱动:从"追赶"到"引领"

经过44年的发展,深圳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变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据统计,深圳的GDP从1980年的2.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46万亿元,增长超过1万倍。

科技创新是深圳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深圳拥有超过200万的科技人才,2.4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42家。

04

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使命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深圳将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和科技创新,深化与港澳合作,支撑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未来,深圳将与广州一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子星",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将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加强与香港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探索深港边界地区合作开发建设和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从"逃港"到"奇迹之城",深圳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今天,深圳正以创新为动力,以开放为引领,向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目标迈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