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孔子与《周易》:从占卜到德义的哲学转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孔子与《周易》:从占卜到德义的哲学转变

引用
人民网
11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2-05/01/content_25925042.htm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0132585
3.
https://m.pin.qq.com/read/1033706500/11
4.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24_5760633.s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93%E7%BB%8F
6.
https://k.sina.cn/article_6929196529_19d0325f100100paww.html
7.
https://www.cssn.cn/zx/zgzx/202210/t20221027_5554629.shtml
8.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657.html
9.
http://sizhengziyuanku.com/ziyuan/4371.html
10.
https://zhouyi.sdu.edu.cn/index/zygs/zygs.htm
11.
http://www.qufu.gov.cn/col/col17685/index.html

孔子与《周易》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然而,这一说法在宋代开始受到质疑,直到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易传》,才为这一公案提供了新的证据。

帛书《要》篇记载了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孔子坦言:“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粱山之占也,亦必从其多者而已矣。”这表明孔子确实精通筮占,并且准确率颇高。但孔子进一步解释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这表明孔子对《周易》的兴趣已经超越了占卜层面,转而关注其中的道德义理。

孔子对《周易》的使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46岁之前,他像当时的史官一样,将《周易》视为筮占之书,用于预测吉凶。然而,从56岁开始,尤其是在其政治生涯受挫后,孔子重新审视《周易》,创立了一种新的易学体系。他从卦爻辞中观出“德义”,将《周易》从单纯的占卜工具提升为探讨天命与人性的哲学著作。

孔子对《周易》的最大贡献在于《易传》的撰写。《易传》包括《彖》《系辞》《象传》《说卦》《文言》等十篇文章,被后世称为“十翼”。通过这些解释性文字,孔子不仅保留了《周易》原有的筮占功能,更重要的是注入了儒家的道德理念,使其成为探讨宇宙规律与人生哲理的经典。

《易传》的出现,使得《周易》在汉代被尊为“五经之首”,同时又被道家列为“三玄之冠”。这种独特的地位,反映了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对《周易》的不同解读:儒家侧重于伦理德义,道家则倾向于天道哲理。正如孔子所说:“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他既不完全否定占卜,又强调德义的重要性,这种平衡体现了孔子对《周易》的深刻理解。

孔子对《周易》的阐释,不仅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更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他将《周易》从神秘的占卜之书,转变为探讨天人关系、道德修养的哲学经典,这一转变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正如《易传·系辞上》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孔子的贡献在于,他让《周易》超越了具体的“器”,上升为探讨“道”的经典,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