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辉谈读者剧场:让语言学习“活”起来
徐国辉谈读者剧场:让语言学习“活”起来
“读者剧场”(Readers' Theatre)是一种将朗读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备受关注。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徐国辉指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什么是读者剧场?
读者剧场源自北美,是一种介于朗读和戏剧表演之间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角色朗读和简单的表演来展现文学作品。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声音的表现力和情感的传达,鼓励学生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而不是像传统戏剧那样需要背诵台词和复杂的舞台动作。
如何通过读者剧场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徐国辉老师认为,读者剧场之所以能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角色代入感: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从而更好地把握语言表达的语气和节奏。
合作式朗读:与传统朗读不同,读者剧场强调团队合作。学生需要倾听同伴的朗读,适时调整自己的语速和音量,这有助于培养语言的流畅度和协调性。
动作表情的运用:虽然读者剧场不需要复杂的舞台动作,但简单的手势和面部表情能帮助学生更生动地传达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反复练习的机会:为了呈现更好的表演效果,学生会反复朗读和练习,这大大增加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有助于提升语言熟练度。
实践案例:读者剧场在中小学的应用
广州市“Fun学英语”活动
2023年12月,广州市教研院举办“Fun学英语”系列活动之“读者剧场”初中展评活动。其中,某校初中部九名学子代表白云区参赛,他们选取改编《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和“大战黄袍怪”的片段,通过深刻理解人物角色和独特的创意诠释,最终获得“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两项团队大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郑杰教授点评道:“读者剧场是将语言符号通过朗读策略转化为认知学习的过程,是大脑、肢体及情感三者的融合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公众演讲能力。”
姜堰区许红丽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
2024年1月,姜堰区许红丽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开展《解析经典案例 玩转“读者剧场”》主题研修活动。活动中,二实小淮海校区三年级学生对绘本故事《Pete the Cat》进行了精彩的读者剧场演绎。这本绘本讲述了一只小猫和它的白色鞋子的故事,通过重复、跟读、重读等朗读方式,帮助学生在表演中深度理解文本内涵。
参与活动的教师普遍反映,读者剧场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与传统课堂相比,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专注力强,能有效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者剧场的独特优势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相比,读者剧场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趣味性强:将文学作品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与度高:每个学生都能在表演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能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准备简单:不需要复杂的道具和舞台设计,降低了实施难度,更容易在日常教学中推广。
效果显著:通过反复练习和团队合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都能得到全面提升。
展望未来
随着教育部将读者剧场纳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必将在更多学校得到推广。徐国辉老师主编的《当朗读遇见戏剧——读者剧场在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一书,为教师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将有力推动读者剧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广大英语教师来说,读者剧场不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它鼓励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用更开放、更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所说:“读者剧场的效果大于形式,既没有舞台剧繁琐的准备,又比普通的朗读更加吸引注意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读者剧场能在全国更多的学校落地生根,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帮助更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