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时如何避免误食黄边裸胸鳝?
潜水时如何避免误食黄边裸胸鳝?
潜水爱好者们,在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时,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有些看似普通的海洋生物可能暗藏危险。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有毒鱼类——黄边裸胸鳝,以及潜水时如何避免误食这种鱼。
黄边裸胸鳝的特征与毒性
黄边裸胸鳝,又名黄边鳍裸胸鳝,俗名薯鳗、钱鳗,为辐鳍鱼纲鳗鲡目鯙亚目鯙科的其中一个种。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红海、东非、南非、马达加斯加、模里西斯、阿曼、马尔地夫、印度、台湾、印尼、新几内亚、越南、琉球群岛、可可群岛、圣诞岛、澳洲、关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夏威夷群岛、新喀里多尼亚、马里亚纳群岛、帛琉、东加、萨摩亚群岛、法属波里尼西亚、哥斯大黎加、加拉巴哥群岛、哥伦比亚等海域。
本鱼体呈蛇状,表皮厚且光滑无鳞片,能分泌粘液,身体密布暗褐色点;鳃裂周围具黑斑;各鳍具黄色或黄绿色之边。无胸鳍,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呈皮膜状,尾部侧扁,牙齿锐利,需小心咬伤。体长可达1公尺。
本鱼性情凶猛,为常见的种类,栖息于潮池或珊瑚礁及岩礁的洞穴中,嗅觉灵敏但视力不佳,具地域性,游泳能力不强,肉食性,以捕食鱼类及头足类为食。
黄边裸胸鳝是一种非食用鱼类,其血清中含有一种毒蛋白,称为血清毒,误食可能会造成食物中毒。因此,潜水时如果遇到这种鱼,一定要保持警惕,尽量避免接触。
雪卡毒素的危害
黄边裸胸鳝体内含有的雪卡毒素是一种海洋藻类毒素,主要来源于一种腰鞭毛藻-冈比尔盘藻(Gambierdiscus toxicus),冈比尔盘藻主要生活在珊瑚礁周围,也可附着在其他海藻上。生活在珊瑚礁周围海域的许多原本无毒的鱼类摄入这类有毒藻类或其他浮游生物,造成雪卡毒素在鱼体内蓄积,并可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雪卡毒素对鱼类本身并不致病,但可使进食这种鱼类的人中毒。
雪卡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神经毒素,具有抑制钙离子作用,低浓度雪卡毒素就可产生强烈的、不可逆的胆碱酯酶抑制作用,能增强肌肉和神经细胞中钠离子通透性,使细胞膜去极化而引起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高浓度雪卡毒素可对心脏产生不良效应。
雪卡毒素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分布于鱼的头、内脏、生殖器官,尤以内脏中含量为高。雪卡毒素污染的鱼类在感官、嗅觉和味觉上均无明显异常。加热或冷冻均不能破坏雪卡毒素的毒性。小鼠经腹腔注射雪卡毒素LD50为0.45μg/kg•BW。
雪卡毒素中毒是指人摄食了含有雪卡毒素的海鱼(珊瑚鱼为主)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2~10小时出现临床症状,病程可持续2~3周,可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部分病人有特异性温度感觉倒错特征。一般轻度中毒可出现口腔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主要为水样便)以及知觉麻痹或运动麻痹;中毒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肌肉痉挛渐至运动神经麻痹,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特征性温度感觉倒错表现为手触热物有冷感,放冷水中则有热感或电击样感觉。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急救措施为迅速清除进入人体内已被吸收或尚未被吸收的毒物,如催吐、洗胃、导泻等,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如何避免误食
潜水时避免误食黄边裸胸鳝,关键在于提高识别能力和保持安全距离。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熟悉特征:仔细观察其蛇状身体、光滑无鳞的表皮、暗褐色斑点以及黄色或黄绿色的鳍边,这些特征有助于快速识别。
保持距离:黄边裸胸鳝通常栖息在珊瑚礁或岩礁的洞穴中,潜水时应尽量避免靠近这些区域。即使在远处观察,也要保持至少2米的安全距离。
不触碰原则:切记不要用手触摸任何海洋生物,包括黄边裸胸鳝。除了防止中毒,这也是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原则。
选择合适的潜水点:在计划潜水前,了解目标海域的生物分布情况,尽量避开黄边裸胸鳝的高密度区域。
跟随专业潜导:经验丰富的潜导熟悉当地水域环境,能够帮助潜水者避开潜在危险。
提高潜水技能:良好的潜水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控制身体位置,避免意外接触有毒生物。
注意观察:黄边裸胸鳝在捕食时最为活跃,此时应特别小心。如果发现周围有大量小鱼聚集,可能是黄边裸胸鳝即将出现的信号。
携带防护装备:穿着长袖潜水服和手套可以提供额外保护,减少皮肤直接接触有毒生物的风险。
了解紧急处理方法:虽然我们希望避免任何意外,但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总是一个好主意。如果不幸接触到有毒物质,应立即用海水冲洗,并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其他潜水安全注意事项
除了避免误食有毒鱼类,潜水时还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健康状况:确保自己身体状况良好,无潜水禁忌症,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培训与证书:参加专业潜水培训,获得相应证书,掌握正确的潜水技巧和安全规范。
装备检查:仔细检查潜水装备,包括潜水服、氧气瓶、面罩、呼吸管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潜水简报:认真听取潜导的简报,了解潜水点的深度、能见度、海流等信息。
遵守二人同行原则:潜水时始终保持与潜伴的联系,相互照应。
控制潜水深度: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潜水,不要超出认证等级的深度限制。
注意浮力控制:保持良好的浮力平衡,避免意外碰撞海底生物。
避免饮酒:潜水前24小时内不要饮酒,以免影响判断力。
合理安排潜水计划:避免频繁潜水,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排出氮气。
防晒与保暖:做好防晒措施,潜水后注意保暖,防止体温过低。
选择正规潜店:选择有资质的潜水机构,确保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服务。
了解紧急救援:熟悉最近的医疗机构位置,了解紧急救援联系方式。
通过以上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潜水时误食有毒鱼类的风险,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其他潜水相关伤害。记住,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享受潜水带来的乐趣。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既勇敢又谨慎的潜水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