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前夕,《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值得一看!
国家公祭日前夕,《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值得一看!
2024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我们以国家之名,祭奠87年前在那场浩劫中遇难的30多万同胞。
10年前,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决定,标志着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之际,一部名为《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值得我们关注。这部影片不仅记录了一段历史,更讲述了一个勇敢女性为真相而战的故事。
张纯如,这位美籍华裔女作家,用一本《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改变了西方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1997年,当这本英文著作在美国出版时,它立刻引发了强烈反响。这是第一部全面记录侵华日军在南京暴行的英文著作,通过实地采访幸存者,查阅大量历史档案,以及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还原了那段黑暗的历史。
为了写作这本书,张纯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1995年7月,27岁的她从美国辗转来到南京,在25天的时间里,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先后寻访了8位幸存者,并拍下了采访的全过程。在来南京实地调查前,她就已经在美国的国会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多个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
然而,揭露真相的过程也是心灵受创的过程。每天接触大量日军暴行的记录,加上缺乏睡眠和体力透支,张纯如最终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2004年11月9日,年仅36岁的她选择了自杀,留下了“我走在街上被人跟踪,无法面对将来的痛苦与折磨”的遗言。
张纯如的离世令人痛心,但她为历史真相所作的贡献将永载史册。她的书让西方世界开始正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在即将到来的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江苏将组织开展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19项活动。除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外,还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南京市各区同步悼念活动,全国抗战主题纪念(博物)馆同步悼念活动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有一项重要发现:一本拍摄于南京沦陷时期的相册首次曝光,其中73张照片记录了侵华日军第二碇泊场(即南京碇泊场)的运作情况。这个位于南京下关码头附近的碇泊场,不仅负责侵华日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还承担了一项秘密任务——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进行毁尸灭迹。
历史不容忘却,记忆不能逝去。从2014年首次举行国家公祭,到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致力于传播这段历史真相。在海外,华侨华人也在积极行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各界华侨华人日前在圣何塞市的张纯如公园举行“南京祭”活动,悼念遇难同胞,呼吁世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纪录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勇气与责任的影片。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如何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世界认识真相,也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捍卫和平,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在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让我们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缅怀逝者,致敬那些为揭示真相而不懈努力的人们,同时也坚定我们维护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