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党注意啦!脚后跟酸痛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它?
暴走党注意啦!脚后跟酸痛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它?
暴走党们注意啦!你们知道吗?脚后跟酸痛的罪魁祸首竟然可能是无菌性炎症!没错,长时间暴走会导致脚部过度劳损,进而引发各种炎症,如跖筋膜炎、跟骨骨刺和跟腱炎等。这些炎症不仅会让你的脚后跟疼痛难忍,还会影响日常生活。那么,该如何缓解呢?首先,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至关重要,其次,记得劳逸结合,及时放松脚部,还可以尝试热水泡脚和足底按摩。记住,关爱双脚,才能走得更远哦!
什么是无菌性炎症?
无菌性炎症是一种非感染性炎症,通常由组织损伤、免疫反应或物理化学因素引起。其特点是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但没有细菌感染的证据。无菌性炎症的成因多样,包括创伤、手术、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反应等。
跖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疼痛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在早晨起床时或长时间休息后疼痛加剧。治疗方法包括伸展运动、使用矫形鞋垫、冰敷、非甾体抗炎药等。
跟骨骨刺
骨刺是骨关节炎的结果,通常在关节处形成,可能引起疼痛和活动受限。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
跟腱炎
跟腱炎多发于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但也可能发生在非运动人群中。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需谨慎使用激素注射,以免导致跟腱断裂。
如何预防和缓解?
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
鞋子不宜过紧或者过松,以免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行走时的负担;选择有缓冲作用的柔软鞋底,同时鞋底与地面接触的一面要有足够的支撑力,以增强稳定性。
如非必要,尽量避免穿高跟鞋,选择穿舒适轻便的运动鞋。同时,不要为了方便穿硬底的拖鞋久行,或穿小码的拖鞋用脚跟底部压着鞋后方的方式久行;在进行徒步、爬山等活动时,可选择穿高帮鞋,保护踝关节,减少扭伤可能。劳逸结合,及时放松
避免一次性的久行、久站,在有不适感的情况下及时休息。若遇到较长的路段,不妨分段走。同时还可以使用滚轮按摩器或网球等工具进行足底按摩;拉伸和放松脚部、小腿肌肉对缓解足底疲劳也同样有作用。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对足部疲劳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加入中药还可以进一步促进舒筋、通络、活血。
中药泡脚药方
用50克宽筋藤、50克生姜煮水静置到40℃左右,泡脚15—20分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练功强筋
勾足强筋
动作要领:
①坐位在椅子上抬起脚;
②在抬腿伸直的过程中,反复做勾脚背的动作;
③练习时要注意动作宜轻微、缓慢。
下肢锻炼
从中医的整体观来看,足部和下肢的筋属于一个整体,锻炼下肢对缓解、预防足底筋伤疼痛也有一定的帮助。
动作要领:
①平卧在床上,双脚并拢,脚背勾起;
②吸气,一左一右交替蹬腿;
③注意每一次蹬腿时均需保持膝关节最大程度伸直,以及脚背上勾;
④保持平稳呼吸,蹬腿结束后,缓缓放下,以双腿与床面接触不发出声音为标准;一左一右蹬腿为两次动作,早、晚各练100次。
- 足底自我按摩
刮足底
手握成拳状,用指关节从脚尖到脚跟反复刮脚底板20—30次。
点穴法:按揉涌泉穴
涌泉位于足底部,屈足卷趾时足前部凹陷处。
用拇指用力点按涌泉穴1分钟,而后放松,再点按1分钟,反复5次,按揉力度以感到酸胀感为佳。
高风险人群
除了旅游这种突增的“高强度”运动外,部分因职业特性或身体原因也容易出现脚跟痛。
1.需要久站的职业,像教师、工人等;
2.需要长时间行走的职业,如士兵、服务员等;
3.超重的人群、小腿肌肉紧张、高足弓或扁平足的人,因其在行走或运动过程中脚部会承担更大的负担,所以也更容易出现脚跟痛的情况。
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理疗、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再配合休息,疼痛都能有所缓解。
如果休息三天,用按摩、热水泡等方法都难以缓解时,就需要前往医院就诊,确诊是哪一种原因的足痛,并针对不同的部位进行专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