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陆游笔下的“雕虫小技”
李白陆游笔下的“雕虫小技”
“雕虫小技”这个成语,最初出自西汉文学家扬雄的《法言·吾子》,原句为“童子雕虫篆刻”,后来发展为贬义词,形容微不足道或无关紧要的技能。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就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诗文创作。
李白的自谦
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这句话体现了他在未出名时对自身文字技巧的谦虚态度。在这封求职信中,李白一方面展现了自己“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诗文创作表示了谦虚,认为这些不过是“雕虫小技”,不足以让大人欣赏。
这种自谦的态度,反映了李白对文学创作的谨慎和对韩荆州的尊重。同时,这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在求职时的一种常见心态:既要展现自己的才华,又要避免显得狂妄自大。
陆游的坚持
与李白的自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宋诗人陆游。陆游一生坚持学习,勤奋创作,将诗词歌赋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而不是像李白那样将其视为“雕虫小技”。
陆游从小就是个学霸,十二岁便能做诗文。他一生创作颇丰,诗词歌赋无一不擅长,流传后世的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十多部文集。陆游一生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的诗不只妙在多,还妙在涉猎广泛,妙在句句精魂。田园美景他有:“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人生哲理他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德情操他有:“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体恤民情他有:“民穷丰岁或无食,此事昔闻今见之。”理想信念他有:“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民族气节他有:“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护疆卫土他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赤子之心他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学创作的价值
通过李白和陆游对“雕虫小技”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看到文学创作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不同地位。对李白来说,文学创作是一种展现才华的手段,而在求职时需要保持谦虚;对陆游来说,文学创作则是毕生的追求,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和价值的体现。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不同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唐代文人更注重功名利禄,而宋代文人则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学问的积累。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唐代诗歌更注重形式和技巧,而宋代诗歌则更注重思想和意境。
结语
“雕虫小技”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贬义词,更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文学创作的态度。通过李白和陆游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文学创作既可以是展现才华的手段,也可以是毕生的追求。这种差异,正是中国文学丰富多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