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乐山大佛:中国古代工艺的奇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乐山大佛:中国古代工艺的奇迹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89078323_120973028
2.
https://chiculture.org.hk/sc/china-five-thousand-years/996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90%E5%B1%B1%E5%A4%A7%E4%BD%9B/142192
4.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5/07/c_1124462141.htm
5.
https://www.sohu.com/a/322665073_237556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90%E5%B1%B1%E5%A4%A7%E4%BD%9B
7.
https://swglj.leshan.gov.cn/whgdl/wldt/201907/26183a5becfc44b6979cca549cadaee3.shtml
8.
https://sichuan.scol.com.cn/lsxw/201612/55769460.html
9.
http://scdfz.sc.gov.cn/whzh/slzc1/content_92997
01

乐山大佛: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地处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这尊依山而建的弥勒坐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通高71米,头宽10米,耳长7米,鼻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02

精妙绝伦的建造工艺

乐山大佛的建造始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历时约九十年。整个工程由海通和尚发起,先后历经三代工匠,耗时九十年才最终完成。

大佛的建造采用了分层开凿的方式,从上至下,先完成头部,再完成胸部和腿部。这种施工方法不仅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性,也便于工匠们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调整细节,保证佛像的完美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乐山大佛的设计中还包含了科学的排水系统。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相互之间没有凿通。这套排水系统有效地减轻了山水冲蚀和风化作用,使得乐山大佛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03

历经沧桑的保护修复

乐山大佛在公元803年建成后,一直未曾维修。1059年苏洵携苏轼兄弟出川路过,作《游凌云寺》诗方涉及大佛维修。其诗道:“予昔过此下荆渚,斑斑满面生苍苔。今来重到非旧观,金翠晃荡祥光开。”而苏洵之前只有过一次“下荆渚(湖北)”,时间是1037年。由此可知,大佛脸面在当时已是斑斑苍苔。但22年后苏洵第二次路过,重见到的乐山大佛已是焕然一新。这次维修就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乐山大佛最早的一次维修,维修后的大佛自然“金翠晃荡”了。

1177年,范成大游凌云山在《吴船录》中说:“寺有天宁阁,即大像所在。”范成大游记又说:“大佛两耳犹以木为之。”即以木材刻作大佛两耳,这是我们所知的当时大佛维修的一个特点。1989年中国文物保护研究所调查,发现大佛耳朵确是木材作胎,范成大记载无误。

宋元战争后,“凌云大佛历劫坐”,大像阁被烧毁,大佛便是“可怜世历风霜古,销却金衣变草衣”了。经明清两代,除了清代一度重建了大像阁外,大佛一直露天而坐,其状堪忧。

1899年,英人立德夫人实地考察后,在《穿蓝色长袍的国度》中记载说:“150英尺高的峭壁上凿出的巨佛头像,草丛是眉毛和胡须,树丛是头发。”大佛形象很是不堪。

1914年,凌云寺僧人对大佛作了一次“美容”,其事记载在“石蟾”之上:“民国三年,凌云寺僧重装大像。”同年,法国人色伽兰前来考察,大佛正准备美容。美容前的面貌,他很不乐观,后在《中国西部考古记》中载道:大佛“像虽巨,然已破落不堪,不足与言考古,更不足与言审美也”。从他所摄照片上看,大佛已是五官不明了,其貌确实不堪入目。

这次美容的结果如何,记录不明。李劼人1916年路过,记载其所见却是这样的:“大佛目上层生了一列野草,俨然就是长眉。两颐甚红,船老板说是还愿的人用土红刷成的。”显然,大佛被人们当作一般的菩萨来装饰,大佛面貌有点失真了。

1918年至1925年期间,驻防乐山的川军第八师师长陈洪范为乐山大佛作了一次维修,但其方法甚为荒唐,即为大佛做了个“面套”。1925年10月李劼人到乐山见到了这次“美容”后的大佛,在《嘉游杂忆》一文中感叹地写道:大佛“在它的本来石脸之外,被人给它加了一个面套,它的本来面目,也如当今好多世俗人一样,藏了起来”。“据说这个面套,又是什么陈师长的功德,花了好几千块钱,费了很大的事,才把若干的石条用石灰给它敷上,外面又通用调了红色的石灰抹了一层,鼻子自然没有,而眼睛眉毛与口也只好劳烦匠人先生的大笔。”

1925年2月6日,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摄影家约瑟夫·洛克从云南前往甘肃和青海探险考察,在途经乐山时对这次美容后的大佛拍摄了一张照片。从照片上看,大佛确实像李劼人说的那样用条石搞了个面套(似乎不完整,好像只是在侧面做了,因为耳朵都不见了),但鼻子是有的(与李劼人所载有异),眼睛和眉毛的确像是画出来的,显得横眉竖眼的,整个面相变形得十分可笑。

1925年底,占据乐山的军阀杨森部下以大佛为靶子试炮,把大佛左眼打了一个窟窿,但两年后又有资中居士捐几百块银元补修如初,同时,还首次用水泥把大佛全身刷新,美化了一番。

1932年到1933年,大佛进行了近代史上第一次最大的维修。陈洪范搞的大佛面套被扔到岷江中,大佛脸部用元钉立桩,铁丝布网,再抹锤灰,重新彩绘了大佛眉眼五官,但美容时又用了水泥。美国牧师洛弗格林1933年所记:“正好几天前大佛失去原貌,在最近几年里,大佛的面部被水泥灰浆重换新面。”

经过这几次美容,最终奠定了今日我们所见的乐山大佛的容貌,显然已无唐风,纯是民国脸谱了。

1962年至1963年,乐山县政府对乐山大佛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首次“美容”。这次美容采用传统的锤灰抹面,由于是事隔三十年后的美容,大佛显得面目一新。郭沫若看了美容后的大佛后,还对乐山人开玩笑说:“你们在维修大佛的时候,涂上了一层白色,像一个白面书生了。”

1973年至1975年乐山县文化馆的“美容”,大体上是在上一次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美容后的大佛自然显得白净了一些。

2001年乐山大佛管委会的“美容”则是一次较大的动作,美容方法总体上还是传统的锤灰抹面,遵循文物法规定的“整旧如旧”的原则。乐山大佛这次“洗脸”“美容”让大佛“洗”去了“花脸”“黑鼻子”“泪眼睛”。但由于脸部彩绘抹灰采用了仿红砂石的色彩,美容后的大佛显得分外“年轻”。

根据国家和四川省文物局的批复,乐山大佛于2019年1月正式启动了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临时性排险加固工程。

04

文化价值与工艺特色

乐山大佛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的杰出代表。其建造工艺之精湛、结构设计之巧妙,充分展现了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乐山大佛的建造过程和保护修复历程,见证了中国古代工艺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乐山大佛作为中国古代工艺的杰出代表,其建造工艺和保护修复历程,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也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繁荣发展。这尊历经千年沧桑的石刻佛像,不仅是乐山市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