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五大奇穴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五大奇穴
肩周炎是骨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又称为“凝肩”、“五十肩”、“漏肩风”。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人体阳气虚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等因素有关。本文将介绍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和推拿疗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肩周炎。
肩周炎的病因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正气内亏: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因劳逸过度、病后体弱等原因导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
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导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
针灸疗法
每个肩周炎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治疗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以下是五个常用的穴位:
阳陵泉:针对肩部疼痛点不明确且伴有活动障碍的肩周炎。如果疼痛点明确,可以根据经络辨证选择其他穴位治疗。
条口(条口透承山):这个传统穴位适用于五十岁左右、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气虚的肩周炎患者。
鱼际穴下一点(鱼肩穴):针对肺经循行线的肩周炎,即肩前部疼痛。
三间穴:适用于辨证属阳明经的肩周炎。
后溪穴:针对肩后部疼痛,甚至疼痛牵连到肩胛的肩周炎。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手法:
舒筋活络法:肩周炎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从手腕部开始,由肘、肩推抚至颈部,由上肢、肩内侧至外侧、后侧,反复施术20余次。
滚揉法:肩周炎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用滚法或指揉法施术于患侧肩前部及上肢内侧,反复数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动。
点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髃、肩贞、肩部、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环转扳肩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后,一手挟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
上肢被动后扳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以肩顶住患者患侧肩前部,另一手将患肢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反复4—5次。
背后拉臂法:医者站在患者健侧稍后方,一手扶健侧肩,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患侧牵拉,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提抖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肩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活动幅度逐渐增大,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过猛,防止意外发生。
食疗方
乌骨藤、黄芪、金鸡儿根、竹节伸筋、古方活血散、猪脚1只。将上药洗净后与猪脚同放入砂锅内炖汤,熟后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该方可祛风行气、温经散寒,治疗肩周炎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疗效颇佳。